布币最早的样式为空首布,是铲形农具“鏄”或“钱”的象形铸品。
布钱据其形制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
空首布又可分为两个体系,即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材质以青铜为主。
其中弧足空首布基本上以周王畿为中心、流行于郑、宋和晋国南部,而耸肩尖足空首布源于晋,流于卫。空首布除原始空首布始于西周,小型空首布流行于战果,基本上属于春秋时期铸币。

形制特征是平肩,裆部呈弧形,銎(装柄的部位)长,有穿孔,銎内一般留有范塞。一般钱币表面铸有干支、数目、天象、地名、事物、阴阳五行、方位、吉语等文字。

春秋战国早期“竹”字平肩弧足空首

战国时期“少曲市南”平肩弧足空首

战国“八”平肩弧足空首布
斜肩弧足空首布特征是銎较短,有穿孔,一般斜肩,弧足,面有二斜纹。面文多为地名。

战国“卢氏”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至战国早期“武”字斜肩弧足空
耸肩尖足空首布特征为耸肩,长銎,銎有穿孔,尖足。多无文字,故又称“无文大布”。



无文大型耸肩尖足空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