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和政委对他来军区副司令,意见不一,人家来报到都避而不见?

吧唧吧唧聊 2025-04-09 13:24:51

张震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将领中离休最晚的将领,而且也是年龄最大的。1997年以83岁高龄从军委要职上离休,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作为参谋出身的他,擅长学习,擅长团结周围,在战争年代很多首长都愿意要他到身边工作。

1948年1月,他的工作面临重新分配,许世友希望他留山东兵团,韦国清想要他到苏北兵团,邓子恢要他去地方军区工作,粟裕要他跟着自己渡江作战。

为什么这么受首长的欢迎,工作能力强,而且爱学习,能团结在首长周围解决问题。这样的干部谁不想用,都用着顺手。因此在解放战争时,职务提拔为华野副参谋长、三野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从华东军区参谋长调任总参作战部长。后经过军事学院深造后,担任学院副院长、院长。在经过特殊时期,受到冲击后,改为武汉军区副司令、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八十年代改任副总长,国防大学校长、军委副主席等职。

在这么多要职当中,大多数任职都很顺利,唯一不顺利的就是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

1970年,他被任命武汉军区副司令,并不在军区负责工作,而是被派往葛洲坝担任政委。武汉军区主要领导他都很熟悉,曾思玉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认识,副司令姚喆是自己的老首长。政委刘丰是四方面军出身,俩人不认识。

对张震到武汉工作,曾司令员和刘政委都表示欢迎,并且看望他。

1971年后,刘丰被调离岗位后,上级将南京军区副政委王六生调来担任政委。而此时,张震已经在修筑水利工程1年,党委决定让他回军区工作,可军区一位主官表示反对,甚至要改变党委对决定。

就在张震接到通知,来到武汉军区报到时,军政主官都没有见他,把他晾一边。

王六生是南京军区的将领,也是三野走出来的。俩人都在南京工作,对于张震的情况他是非常了解的。

自1966年以后,上级让南京军区代管军事学院干部,对院长张震、政委王平受到冲击的原因也是清楚的。即便1969年,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可下辖的干部依然归军区代管。张震被晾,是否与他有关不得而知,让他郁闷了好长时间。

总之,几个月后才将张震是去是留的问题解决,负责军区训练工作,而且陆续派两位副司令与他一起负责训练。三个副司令抓一项工作,在军队中不多见。是什么原因?领导机关干部臃肿?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