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华:再婚后坚持不要孩子,与丈夫一起把前夫的女儿养大

奇怪讲故事丫 2024-12-24 13:13:38

民歌《小白菜》,是一首凄凉的童谣,讲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在失去了亲人后,无人照看,过着凄惨的生活。这首民歌在广大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它的音乐简单朴素,歌词简单易懂,是一首非常抒情的民歌。

1989年,刘晓庆导演的电影《原野》问世,这是一部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的电影。在电影中,有一首歌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小白菜》。

导演为了更好地表现电影的主题,将《小白菜》的歌词进行了改编,使其更加凄惨、悲凉同时,为了配合电影的情节,导演还将音乐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加紧凑、感人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小白菜》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歌曲,广泛流传于大街小巷。

随着《小白菜》的大火,许多音乐制作人开始尝试将这首歌曲改编成流行歌曲。1993年,湖北音像出版社推出了一张名为《中国民歌金曲》的专辑,其中收录了一首名为《纤夫的爱》的歌曲。

这首歌曲是由余凤兰和李天培演唱的,改编自民歌《小白菜》这首歌曲的歌词和音乐都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歌曲的旋律简单、易懂,歌词朴素、感人,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这首歌曲的成功,也让《小白菜》这首民歌走向了新的高峰。

谁能想到呢,当年在田间地头唱着《小白菜》的农家女,日后竟然能够凭借女高音歌唱家的身份,让《纤夫的爱》火遍全国。这就是于文华的故事。

1993年,北京电视台元宵晚会上,于文华和尹相杰以其生动的演唱和朴实的歌词成功演绎了《纤夫的爱》,这首歌瞬间火爆全国。

很多观众都误以为于文华和尹相杰是一对情侣。然而,实际上于文华的真正伯乐和另一半,是在幕后默默为她创作音乐的李凡。

卡拉OK刚风靡全国的1991年,于文华被中国唱片总公司邀请录制卡拉OK带,在录音棚里遇到了尽管并非歌手却是音乐编辑的李凡。

这段已经足足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情缘,说来让人感叹。

这位出身四川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不仅持有中央音乐学院的硕士学位,还具备极强的音乐感官能力。

实际上在这之前,于文华已逐渐崭露头角。她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成为唯一的独唱演员,一首《仙鹤》让这位来自河北的朴实姑娘登上了亚运舞台。

但真正让自己事业达到峰值,是与李凡相遇。

李凡第一次听到《纤夫的爱》就被深深打动了。他认为这首男女对唱的情歌非常适合卡拉OK的演唱,因此他特意挑选了尹相杰和于文华作为这首歌的演唱者。

这次合作不仅造就了一首不朽的作品,更使他与于文华之间燃起了爱情的火花。

凭借《纤夫的爱》的成功,李凡更是充满了干劲,立即为他们创作了《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1995年,这首歌在春晚上被演唱,于文华和尹相杰再次走红全国。

而这时的于文华,已经和李凡走到了一起,成为了让圈内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于文华的人生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令人羡慕。李凡为于文华源源不断地创作优秀的歌曲,而于文华则是全力支持丈夫创办音乐工作室,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其中。

这对音乐才子佳人接连推出了《偷一颗月亮照亮天》、《芝麻开花节节高》等广受欢迎的歌曲,展现出他们无与伦比的默契配合。

谁能想到1999年会是这段看似完美婚姻的终点呢?这个从艺校走出来的灰姑娘,曾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却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女儿,重新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有人形容于文华的人生就像是一首歌,有高潮,也有低谷,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首歌并未就此终结,命运反而给予了她再次创作的机会,让她遇到了那个真正懂得她的人。

1995年的十月,于文华和李凡举行了一场低调的婚礼,成为了音乐圈里的一对金童玉女。他们一个负责创作精品歌曲,一个用天籁之音演绎,被大家誉为天作之合。

婚后的生活甜蜜而令人羡慕。他们不仅仅是夫妻,更是音乐界的最佳拍档。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你写歌我唱歌,日子过得充实而和谐。

于文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支持李凡创业,这是在李凡辞去唱片公司工作之后发生的事情。

第二年,一个小生命的降临让这个家庭更加温馨。女儿李思妤的诞生,给于文华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凡的母亲是一位四川音乐学院的教授,为了照顾正在坐月子的儿媳妇,特意从四川赶过来。

提到婆媳关系,不得不说,于文华确实很幸运。尽管她从农村出来,却没有一点娇气,家中的活计总是抢着干。更让人羡慕的是,婆媳俩除了研究如何带孩子、做饭菜,还能一起探讨音乐。

在娱乐圈中,这样的婆媳关系的确罕见。

他们一家人宛如一个小型音乐会。公婆是音乐教授,丈夫是音乐制作人,自己是歌唱家,连带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有如天生的音乐家。

他们离婚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热议,但两人都只是说因为聚少离多。

离婚后的生活,于文华经常一个人呆坐在窗前,回想起和李凡、前婆婆在一起的日子,她的泪水便无法抑制地流下。

母亲看到女儿的婚姻如此不顺,心中自然十分心疼,为她感到十分惋惜。

这段四年的婚姻就像一首戛然而止的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未完待续的故事。于文华一边在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爱情故事,一边独自抚养年幼的女儿。

这个来自农村的姑娘,用坚强的意志独自支撑起一个家,却在深夜里独自默默流过无数泪水。

但生活总要继续,于文华明白,她必须坚强地走下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她怀中的这个三岁小生命。她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么样,但她清楚,作为一位母亲,她必须唱好自己的人生之歌。

提及于文华的成长经历,就必须提到她的启蒙老师——她的母亲。母亲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她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不识字,但是母亲拥有一副出众的好嗓子。

无论是在田间辛勤耕耘,还是在灶台前忙碌不已,她总喜欢哼唱着动人心弦的歌曲,尤其是那首《小白菜》,她唱得格外深情。

在家里六个孩子中,只有小女儿于文华继承了音乐天赋。她的嗓音清澈,声线纯净,就像为歌唱而生一样。母亲将自己会唱的歌都教给了她,虽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完成了女儿的音乐启蒙。

初中毕业后,热爱唱歌的于文华想上艺校,但是家里只能靠几亩薄田生活,年迈的父母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学费。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决定砸锅卖铁也要供女儿读书。

"要是能养出个有出息的孩子,这一辈子的辛苦也就值了。"父亲深知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开学那天,女儿的父亲已经头发花白,他把女儿送到了学校门口,但是却不愿意进去:"你自己进去吧,我这个样子就别进去了。

"父亲说完就转身离去,唯恐给女儿丢脸。

这一幕在于文华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伤痛。

在艺校里,她只能靠着父亲送来的馒头和咸菜省吃俭用,许多同学都以为送东西的是她的爷爷,但是她却抬起头来大声说:"这是我的父亲!"虽然她面对着同学异样的眼光,但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大三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当于文华拿到第一份工资,想要为父亲买一件羊毛大衣时,却发现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份遗憾,使她将所有的爱都寄托在了母亲身上,每月都会按时寄钱回家,还会把自己的歌声录在磁带里寄回去。

于文华从河北农村走向央视舞台,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父母的期望。她是个不服输的姑娘,把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倔强和坚韧转化成了追求梦想的动力。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