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来自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当地时间 7 月 24 日,该司令部宣称在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内发现了 2 架俄罗斯轰炸机和 2 架中国轰炸机,美加战机为此紧急起飞应对。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引发了各方的广泛讨论。
据北美防空司令部表示,两架俄罗斯空天军的图-95 轰炸机和两架中国空军的轰-6 轰炸机进入了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飞机均位于国际空域,未进入美国或加拿大的领空,且该司令部也承认其活动“不被视为威胁”。然而,这一事件仍然引起了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借此大肆翻炒所谓的中俄“北极威胁论”。
美媒的这种无端指责和恶意揣测,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一贯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致力于维护北极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美方对中国正常的北极活动说三道四,不仅是对中国政策的歪曲解读,更是对北极和平稳定与合作的破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回顾此次事件,这并非是中俄轰炸机的首次联合行动。早在 2022 年 11 月的中俄空军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以及去年 7 月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中,双方就已经展现出了高度的军事协作和互信。而此次中俄轰炸机同时出现在美国家门口的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开展联合行动,无疑进一步表明两国的军事互信和合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对于此次行动中中国轰-6 轰炸机的型号及航程等问题,也引发了不少猜测。如果是轰-6K 型,其作战半径要完成从我国境内到阿拉斯加附近超过 8000 公里的往返航程存在一定难度;若从中国本土起飞并采用空中加油方式,则出动的可能是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轰-6N 型;而如果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进行补给转场,轰-6K 的航程则足以抵达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但无论如何,这都展示了中俄两国在军事合作上的紧密配合和高效协同。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大约一个月前,国外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中国空军运-20 运输机降落在俄罗斯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机场的画面,这或许与此次中俄轰炸机的联合行动有着密切的关联,进一步暗示了双方在军事行动上的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
而美方的反应则显得有些“双标”。长期以来,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在中国家门口进行抵近侦察和挑衅,却对自身在国际空域的霸权行为视而不见。此次中俄轰炸机在国际空域的合法行动,却被美方过度解读和渲染。然而,正如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所指出的,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7 月 25 日双方在白令海相关空域组织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这是自 2019 年以来两军组织的第八次空中战略巡航。此次行动不针对第三方,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与当前国际和地区局势无关。
中俄的这一联合行动,不仅是对两国军事合作的深化和检验,更是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际空域应当是各国平等、合法开展活动的空间,任何国家都不应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对他国进行无端指责和威胁。同时,这也提醒那些习惯于霸权思维的国家,应当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
对于中国来说,参与这样的联合行动,不仅展示了我国空军的实力和远程作战能力,也体现了我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坚定决心。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为构建公平、公正、和平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力量。
在未来,类似“中国轰炸机进入美国防空识别区”的情况或许会“常态化”。这并非是对他国的挑衅,而是在国际法框架内行使自身权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的正常行动。美国应当学会适应这种变化,尊重各国在国际空域的合法权益,共同推动国际空域的和平与安全。
中俄此次轰炸机联合行动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合作,它彰显了两国的军事互信,维护了国际空域的正义,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注入了正能量。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国家能够秉持和平、合作的理念,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