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坐篷车视察合肥,张治中直言:您好像处处存着戒心

文史江山 2025-01-11 23:55:02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毛主席邀请了张治中,一同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

张治中曾是国民党的一员,却与毛主席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一向是个敢于犯颜直谏的人,在这次巡察中,他就对毛主席直言道:您好像一直带有戒心?

张治中为何会这么说呢?

“和平将军”

晚年时,毛主席曾感慨道:“我有几位右派朋友。”

这里的“右派”,指当时那些从国民党阵营转过来的知名民主人士。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张治中。

他曾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长,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有“和平将军”的美称。

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张治中长期参与国民党的高层决策。

同时,他与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张治中性格直率,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他一向是敢于“直言进谏”的。

对蒋介石,他就曾多次“忠言逆耳”。

即便如此,蒋介石也依然对他颇为器重。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继续保持着直言敢谏的风格,多次向毛主席直谏。

1949年6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共同商讨国名。

最终,毛主席提出中央更倾向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名称。

这时,张治中却直接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认为“共和”已蕴含“民主”之意,建议直接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主席听后,也觉得颇有道理。

于是,经过众人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沿用至今的国名。

同年8月,国旗审阅小组从两千多幅应征作品中,选出了三幅国旗的备选图案。

在正式讨论国旗的座谈会前,张治中特意拜访了毛主席,询问毛主席对国旗图案的看法。

毛主席告诉他,自己倾向于那个一颗星一条横杠的设计。

五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横杠则代表黄河。

然而张治中却直言道:“我反对!横杠不仅不能代表河流,反而容易让人联想到分裂之意。”

张治中表示,他更倾向于五星红旗的设计。

会上,张治中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毛主席也接纳了他的意见。

最终,国旗审阅小组以较为一致的意见,确定了五星红旗为国旗。

“您好像一直有戒心”

1958年,毛主席计划到鄂、皖、苏、浙、沪各省市视察,邀请张治中同行。

在这次视察之行中,张治中也曾向毛主席直言。

9月14日清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要先乘飞机去往合肥。

张治中送曾希圣去机场的路上,与他商量了一件事。

这几天在武汉,毛主席所到之处,群众无不欢呼雀跃,激动地想要和毛主席握手。

在张治中看来,历史上还没有哪位领袖,像毛主席这样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

于是张治中就给曾书记提了一个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是第一次到安徽去。

不如找个机会,把群众提前组织好。

到时候,让群众站在大道两旁,请毛主席坐在篷车上。

这样就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让大家都瞻仰到毛主席的风采了。

曾希圣听了这个提议,却犹豫道:“是个好主意,但是,主席能答应吗?”

张治中有些意外,没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他想了想,说道:“等回去,我和主席去讲。”

曾希圣对他笑了笑:“希望你能成功。”

送走了曾希圣,张治中又回到毛主席身边。

到吃晚饭时,他便把这个提议向毛主席提了出来。

旁边的同志听了,惊讶道:“你是说要夹道欢迎?”

大家都了解毛主席的习惯,他一向是不喜欢这样的。

毛主席无论到什么地方,就连当地的负责人,他都不让去接送的。

但这一次,毛主席却思考了一会儿,回道:“我已经受到你们很多批评了,这次你们怎么办我都不管了。”

毛主席没再说什么,算是默许了张治中的提议。

到合肥后,曾书记担心“夹道欢迎”会提前暴露毛主席下榻的地点,影响毛主席休息。

为求妥当,他便把“夹道欢迎”改成了“夹道欢送”。

离开合肥那天,下起了小雨,可道两旁的人群依然是密密麻麻的。

从毛主席的住处一直排到火车站,少说也有十里。

车子缓缓前行,所到之处,顿时激起一片人潮,然后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

毛主席则在曾书记的陪同下,站在篷车上,向群众挥手致意。

张治中当时坐在后面的篷车上,这热烈的场景把他吓了一跳。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半个合肥市的群众都出动了。

当地政府的同志说,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来了多少人。

很多群众都是自发来的,连郊区的农民,听到消息后都赶来了。

这时,车上的罗瑞卿告诉张治中:主席多次外出视察,但像今天这种“夹道欢送”的做法,还是第一次破例。

罗瑞卿

张治中这才知道,毛主席无论出行至何处,总是轻车简从的。

他不要群众前来迎送,也坚持不让地方领导参与接送。

张治中这个人,一向是个敢于直言的。

于是上火车后,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毛主席:“您好像一直有戒心。是担心安全问题,还是怕群众过于崇拜?”

毛主席摇了摇头:“人民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把人民摆在前头才是正确的!”

张治中又问:“可是今天群众对您拥戴敬爱、鼓掌欢呼的情景,不是很让人感动吗?”

毛主席听了,却笑道:“人民高兴,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已经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了。”

平易近人

此次随行视察,让张治中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平易近人,是毛主席一贯的态度。

无论去到工厂、矿山还是学校,置身于群众之中时,他总是没有一点架子。

在武钢和大冶矿山参观时,每到一处,他都会与工人亲切握手。

即便工人们手上沾满污渍,他也毫不在意。

在武汉大学的一个小型工厂,一位正在炉前操作的同学看到毛主席进来,连忙起身迎接。

正想握手的时候,却突然想到自己满手油污。

可一时又找不到东西擦拭,显得有些尴尬。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毛主席已经走到他面前,主动伸出了手来。

这位同学赶忙握紧毛主席的手,一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待人接物,也总是温和礼貌。

外出就餐,厨师和服务员来与他握手,他都会一一回应,从不拒绝。

每当离开住处,他总会向服务员们致谢:“谢谢你们,辛苦你们了。”

在黄石市用过午餐后,本应立即启程赶路。

但当地市委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提出希望能与毛主席合影留念,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江峡轮抵达安庆江面,恰好武汉乘坐过的航川轮也随后赶到。

临别上岸之际,为了满足两艘船上员工们的愿望,毛主席留下来与他们合影留念。

合影结束后,他还主动询问:“还有谁要照吗?”

离开合肥的那天,也是如此。

原计划安排毛主席站在第一辆篷车上与市民见面。

但张治中他们等了很久,也没见主席的车跟上来。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主席又留下与众多市民合影了。

由于人数太多,这才耽误了时间。

这一幕幕,无不展现出毛主席亲民爱民、平易近人的风范,也让张治中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敬佩。

参考资料

田书和《张治中与五星红旗的诞生》

周海滨《张治中:最后岁月直谏毛主席》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