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 张诗雨/文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中信建投(601066)内部宣布,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常青即将到任退休,原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将接替王常青,出任中信建投新一届党委书记。
按照惯例,刘成将出任中信建投下一任董事长。
二十年元老交班
在进入证券行业之前,王常青在实体企业任职近十年。1984年8月至1986年9月,王常青在北京冶炼厂工作,担任过铜粉分厂副厂长;1986年10月至1992年11月,他任职于北京市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任生产计划处副处长;1992年11月至1993年10月任北京凯宝旅游食品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常青最早的证券业从业经验来自日资券商。1993年10月至1999年9月期间,王常青任职日本大和证券集团北京代表处,曾任股票承销部负责人。1999年10月,王常青进入中信证券(600030),先后担任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并兼任企业融资委员会副主任。
2005年11月2日,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股东有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2月9日,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2018年6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2005年中信建投筹建后,原中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王常青,与领导张佑君分别出任中信建投副总经理、总经理。2011年,张佑君卸任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接任,正式成为中信建投“一把手”。
王常青自2005年出任副总经理开始,至今已接近二十载,堪称元老级人物。任职期间,王常青进行股份制改革、带领中信建投先后完成港股和A股上市、实现营收翻5倍、资产规模翻10倍等,可谓“功勋”卓著。
在王常青的任期内,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多次登顶行业冠军。2018年,中信建投以29.10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成为券商行业“投行一哥”。2020年,中信建投又以57.46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再次夺魁。
与王常青不同的是,“接棒人”刘成拥有大量行政管理机构经历,有宏观调控、财政金融、经济发展改革等相关工作经验,如今再从中信银行跨到中信建投,实际上为券业“新人”,主要业务能力还是在风险出清、业务合规方面。
强监管下业绩显颓势
然而近年来,中信建投业绩出现明显滑坡,不复昔日辉煌。
投行业务作为曾经的 “压舱石”,如今却成为业绩下滑的重灾区。2022年、2023年,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59.27亿元、50.22亿元,下滑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收入为14.9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2%,是“三中一华”中业绩下滑最大的券商,破天荒地跌出了行业前三。
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与基金业务也未能幸免,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的手续费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3.42%和2.66%。相比之下,自营业务虽在行业内成为业绩支撑,但中信建投自营收入增幅仅4.66%,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表明其在自营业务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上仍有提升空间。
同时,中信建投面临强监管压力,近三个月内公司及相关人员已多次被证监会实施监管措施。
2024年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经查,证监会发现中信建投在部分项目中尽职调查不充分;未有效督促发行人做好募集资金专户管理;内核未充分关注项目风险;对外披露招股说明书实质修改后内控未再次审批等。证监会表示,上述行为违反规定,刘乃生作为分管投行业务高管,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决定对中信建投、刘乃生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日,证监局发现中信建投存在质控未对部分风险及异常交易情况、项目底稿缺失或不全等情形充分关注,质控环节对财务数据异常及审批把关不严等。贾新作为时任质控部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证监会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1月12日,中信建投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经查,中信建投衍生品业务、经纪业务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内控管理不完善,反映公司合规管理覆盖不到位,违反了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如何在过渡期间保持业务的稳定发展,充分发挥新团队的优势,实现公司战略的有效调整,恢复往日的辉煌业绩,是中信建投近期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