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央视春晚,宇树机器人的表演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下场的时候演员手扶机器人肩膀的动作,让很多喜欢枪战片的观众基因动起来了,说这是一个战术动作,宇树机器人只要把手上的红手帕换成自动步枪,就能和真人组成战斗队形。
这个后方战斗队员扶着前方队员肩膀的动作,其实是一种战斗语言,后方队员是通过手的动作通知前方队员,后方是否已经做好突入准备,是否发现异常情况,通过推拉动作完成指令传递,这个动作要用在宇树机器人身上,前提是宇树要在机器人肩上再安一套压力传感器。当然理论上不难,而且宇树机器人经过训练,动作的复杂程度,对人类动作的模仿水平会越来越高,它体现的也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水平的飞速发展,所以这类机器人要模仿一些士兵的动作,并非不可能。
不过,人形机器人上战场,未必军队的选择。因为把机器人设计成人的样子,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需求。因为人毕竟是最高等级的生物,所以人形也就意味着比地球其它生命形态更高档,要不然申公豹他弟弟这么努力要修成人形呢。这种心理上的认同和满足感,让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娱乐方面价值更高。警方用人形机器人也是同样道理,机器人带来震慑感的同时,保持人的外形也更容易和人类交流。
战场上可就是另一回事,战场要求的是战斗效率,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感知能力,在火力下的生存能力。而人形机器人为了保持直立,它的计算机就要不停地驱动电机控制姿态和双足去控制平衡,这对能量的浪费其实是很大的。所以军队更关注的,可能是多足轮腿结构机器人,可以是四足或者六足满足战场通行能力,平坦路面上用轮子运动,复杂地形实现多足攀爬,现在一些机器狗已经是这个样子。
人形机器人都有个头,很多影视作品中把机器人脑袋干掉了,机器人也瘫痪了。其实,真正的机器人需要把摄像头、声学传感器都放在一起么?需要把最重要的核心处理器放在最危险的位置么?
再有,让人形机器人的两只手持握武器,好看是好看,但是撑死了就拿两只步枪,学一把施瓦辛格。射界和反应速度,其实不如在一个六足或者四足轮腿机器人上,安装一两个武器站,比如机枪和榴弹发射器。
未来我们看到的解放军的战斗机器人,应该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家族,个头差异会非常大,比如巷战中可以用到的,非常小的那些侦察机器人,自杀攻击机器人,可以是地上跑的,例如国内大量使用的仿制以色列红外侦察兵的微型球形机器人,可以是天上飞的,比如2021和2022珠海航展上出现过的,超越挪威黑色大黄蜂的,深圳华擎的微型直升机。再有携带各种载荷的无人车辆和机器狼群,以前我们见过的背着一只95步枪的机器狗其实也不是让部队很欣赏,因为没法更换弹匣,火力持续性很成问题。但是机器狗机器狼携带微型无人机发射巢,榴弹发射巢,或者链式供弹的机枪,那实用性就会大增。
更大的还会有运输机器人,比如机器牦牛,这种就不能靠电池提供能量了,要靠柴油机,在高原等地形复杂的环境下,可以提供后勤补给,或者配备更重一点的支援火力,这也都是在一线进行过大量测试的。
说到底,别把用来满足人类情感的影视作品,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