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她还在舞台上神采奕奕,一支话筒在手,声音依旧洪亮富含感情;谁曾想,这竟成为了她最后的"绝唱"。中国广播电视界再度传来噩耗,央视知名主持人虹云在北京一家医院内病逝,享年81岁。从1961年开始的播音生涯,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坚持演讲,这位被誉为"中国最早一批主持人"的传媒前辈,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播音事业的至死不渝。说起虹云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一提起她那标志性的声音,相信不少观众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位1960年就加入央视的播音名嗓,可以说是见证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那个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件的年代,虹云的声音就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她主持的《午间半小时》不知陪伴了多少人的午后时光,那醇厚的嗓音仿佛带着魔力,能将枯燥的新闻转化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这些节目更是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王牌综艺",没有花哨的特效,没有华丽的包装,就靠着虹云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浑然天成的播音魅力,圈粉无数。虹云对播音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让她在1992年收获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受聘为指导播音员,还享受着政府特殊津贴。但这位播音界的"元老"从不以此自居,反而更加勤勉地工作着。
即便退居幕后,她依然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讲台,用自己数十年的经验为年轻一代播音人指点迷津。在她的课堂上,永远是活力满满,那认真备课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对她来说,讲台就是舞台,每一次授课都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演出。这样的工作态度,让无数年轻人惊叹不已,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时光荏苒,科技日新月异,但虹云始终用实际行动证明:热爱是永不褪色的青春,专业精神才是跨越时代的通行证。
就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播音前辈离世后,整个传媒圈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一条条沉痛的悼念信息,让我们看到了虹云老师在业界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发文的那一刻,满满都是对恩师的思念和不舍。他的文字里,仿佛又回到了1987年那个秋天,怀揣着梦想第一次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播音间的场景。当时的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是虹云老师的悉心指导,让他迈出了主持生涯的第一步。
38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张泽群早已是央视的台柱子,但提起虹云老师,他依然像个晚辈一样充满敬意。这大概就是播音界的"师徒情深"吧!知名配音演员阎萌萌的悼念更是简单直白,"虹云老师千古"六个字,道尽了无尽的哀思。而山西卫视主持人雷璐的回忆,则让我们看到了虹云老师平易近人的一面。14年前的那次同台主持,虹云老师展现出的亲和力和专业素养,让年轻的雷璐至今难忘。
特别是那标志性的治愈笑容,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温暖记忆。最让人心碎的,莫过于老搭档陈铎的那番话。几天前他们还有联系,谁能想到这竟成了永别。当陈铎得知虹云老师因病悄然离世时,这位同台搭档多年的老友,泣不成声。"她一直都没告诉我她在住院..."陈铎哽咽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遗憾和不舍。
这让人不禁感慨,虹云老师到最后一刻都不想让身边的人为她担心,这份默默承受的精神,更让人心疼。从这些追忆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播音艺术家,更是一位平易近人、重情重义的长者。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播音界播撒下满园桃李;她用温暖的笑容和敬业的态度,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传统播音已经过时了。但虹云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专业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即便已是81岁高龄,她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工作热情。2023年到2024年期间,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类文艺活动中。那不是一位耄耋老人的疲惫身影,而是一位永远热爱舞台的艺术家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她还登台献艺,那场演出成为了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抹风采。那天的她,穿着一件朴素的毛衣,虽然头发早已花白,但精气神十足。
当她拿起话筒的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个声音响彻大江南北的黄金年代。这位本名冯云的播音前辈,用60多年的时光在央视刻下了永恒的声音印记。她的声音就像一本会说话的历史书,记录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峥嵘岁月。每一次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专业播音员应有的格调和魅力。即便是在高科技时代,她的声音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
许多人说,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虹云老师标志性的声音。这不仅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她用毕生精力诠释着什么是专业,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对事业的无悔付出。播音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但虹云老师的声音永远不会消失。她的精神和坚持,已经深深植根在每一位追随她脚步的播音人心中。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虽然表达方式在不断变迁,但专业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愿天堂没有病魔,愿这位永远的播音前辈一路走好。她的声音,将永远在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