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一张纸,假作真时还要承担法律后果

有度有则 2019-03-29 12:31:12

当你在网上搜索“假离婚”,会出现专有名词“中国式假离婚”。要说夫妻二人走过婚姻的殿堂,在民政局领取法律赋予的神圣的夫妻关系,却为各类原因选择离婚。我们去看这些假离婚的原因,基本都和拆迁补偿、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孩子上学等有关。离婚是假,获取利益是真。

虽说离婚夫妻二人商量是做假戏,但是往往有些人就假戏真做了。毕竟,夫妻二人生活中多的是生活琐事,没有了恋爱期间的卿卿我我,假离婚已经不受法律保护,双方随时有可能或基于对对方的抱怨,或者见异思迁准备梅开二度,此时假离婚就是真离婚。

那么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呢?所谓“假离婚”是夫妻二人履行了离婚程序,但还存在感情基础,欠缺离婚的条件。因此,假离婚的法律效力应当区分两种形式:

1、虽然夫妻二人办理离婚手续,但是离婚不离家,继续以 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且夫妻二人均为与第三人结婚的,可以宣告离婚无效。

2、假离婚的双方,在办理完离婚手续后,一方或者两方都已近与别人结婚,那么应当承认他们的再婚有效。此时,假离婚的当事人请求宣告假离婚无效的请求权消灭,假离婚确定的发生法律效力。

所以,离婚不要当儿戏,不是你想离就离,想复婚就复婚的。假离婚成真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而且,假离婚往往牵扯到财产分割等问题,所涉及的事情就更麻烦,也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些人为购房选择假离婚,有可能弄巧成拙

一般来说,购房人为获得贷款这个或者首套房贷款资格选择假离婚,再办理按揭时把离婚证提交银行。当交完定金或者首付款,房价持续上涨,开发商觉得亏了,不打算卖给购房者时。一旦发现购房者为购房而采取离婚的形式,开发商可以采取到银行、证监会投诉的形式迫使银行拒贷,这样的话购房者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不能支付剩余房款的话,就可能成为购房者违约了。因此,用假离婚的形式购房的民事法律风险还是存在的。

法律上没有假离婚的说法,只要办理离婚手续就是离婚,不会因为个人私利而改变。假离婚不仅不尊重婚姻,还是违反法律规定。

1 阅读:117

有度有则

简介:一个诚恳的人,善良的人,热情的人,大家快来关怀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