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四川的简阳街头总流传着一种说法:“两空就像两把隐形的扇子,扇动着整个城市的节奏。”这个说法指的就是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和四川空气压缩机厂。
你可能好奇,这两个厂有什么了不起?
只要你走进简阳的巷道,和那里的老城居民聊上几句,你就会明白,它们不仅仅是两个厂,而是那个年代工业奋斗史的缩影。
自贡到简阳的工业迁移最初,这两家厂并不是在简阳开张的。
1966年,工业化的浪潮将它们卷入了内地,原本计划选址在自贡。
自贡的土壤中含盐量高,对空气设备用的铝材有腐蚀作用。
这样不利的条件迫使工程师们重新思考。
最终,这两个厂被移到了简阳。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场设备和人员的大迁徙。
原本在自贡已经修好的厂房不得不被放弃,所有的计划都得重新来过。
如果不是当地的热情和包容,可想而知这次迁移会多困难。
建设与发展:成就和挑战在简阳扎根之后,建设工作并没有因此容易。
工人们得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的土木建设。
1967年,空气分离设备厂开始在红塔公社处于大肆施工。
一机部第二设计院负责设计,而建工部的施工团队昼夜赶工。
初期资金不足,许多人担心这些设施不过是“空中楼阁”。
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多余。
1975年,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正式投产,生产出的低温液体多层真空容器等产品,一下子使它成为国家重要的空气分离设备生产基地。
“四川深冷”成了简阳甚至整个四川的一张名片。
辉煌时光与后续变化辉煌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美好的。
到了1978年,四川空气压缩机厂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
一个个大中型压缩机走出生产线,手艺人们如艺术家般谦逊地把他们的工艺传承下去。
厂区里不仅忙碌,还有生活的温暖。
成千上万的工人及其家庭在这里安居乐业,工厂生活应有尽有。
厂区的篮球场上,年轻人在一起拼搏,职工医院里有专门的医生护士照料大家的健康。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三线企业的模式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应时代的新兴经济体系。
1997年后,厂里的气氛开始变了,原有的国企政策调整,生活也随之变化。
这些厂的命运成为老一辈简阳人心底的一个沉重念想。
影响力与遗产:这些工厂的历史意义即便如此,当时的艰苦岁月以及取得的辉煌依然影响和启发着后人。
2001年,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进行改制,成为一家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继续在简阳发展。
而空气压缩机厂虽然过后分拆成两家公司,但它在机械行业的影响力并未消失。
这些工厂不仅为当时的国民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工业装备,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老一辈的简阳人至今念念不忘当年花园般的厂区生活。
结尾故事说到这,你是否觉得冲动,想亲自来到简阳一探这段工业传奇?
虽然很多事物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或消失,但遗留在心底的记忆和荣誉却难以磨灭。
那些工业巨头的沧桑故事,象征着中国工业的一段重要岁月。
也许它们不再具现于眼前,却无疑成为我们反思和展望未来的一面镜子。
希望持久创新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将继续引领中国制造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