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引质疑,徐静揭秘:天价护理费系谣传

爱吾爱 2022-12-05 21:35:51

1989年,一直从事着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徐静,受到了空前的质疑。

人们议论纷纷,说主席瘦了、矮了,维护人员花费了巨额费用,却没有达到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徐静的遗体维护到底做得好不好?

从1976年开始,徐静就一直负责的是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其实主席刚刚逝世的时候,人们还没有确定是否永久保存遗体。

因此徐静等人接收到的任务是,要确保在群众悼唁瞻仰的半个月内,主席的遗体不得受到损害。

然而就算是这个短期保存,对于当时的徐静来说,也是有难度的,因为人们更多的是对于尸体标本的制作,标本并不要求仪态、面容保持得如何,但主席的遗体显然要求更高,并且不容出错。

那个时候徐静45岁,正值壮年,面对党中央交给她的这个任务,她并没有过多犹豫,而是拿出百分之百的郑重,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党组织之所以找到她,是因为她主修的是组织胚胎学,并且是去苏联留学归来的博士生,她在26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医学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徐静此时的心情是悲痛而沉重的,组织上问她需要什么,她说,我需要先看看主席的遗体,还需要一些特定的仪器,另外,要找其他专家共同商议。

此时的毛主席就像是睡着了,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上只有一床白色的毛巾被。徐静郑重地走过去,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地打量着主席,她首先要记住主席的身高数据。

紧接着,徐静又仔细地感受了主席遗体的皮肤弹性、湿度和关节的柔软度等等,这些都对她设计保存方案至关重要。

毛主席的逝世关系重大,徐静是第一批知情的群众,但她不能泄露分毫,因此,她在向医院的解剖专家请教问题的时候,都是拐弯抹角的问。

好在老教授虽然心存疑虑,但还是知无不言,徐静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再结合列宁、孙中山等遗体保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短期保存的方案。

当时有人一定要徐静保证必须成功;徐静则冷静地回答,全世界都没有先例,我们也只能保证尽力完成。

最后还是华国锋拍板:一切按照徐静的方案进行。徐静的工作阻力才算是小了一些。不过,徐静和同事们都知道,如果遗体保护做不好,他们极有可能被当成国家的罪人。

为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徐静从那时起就没有离开做主席的遗体一天,他们要不停地记录主席的变化,比如皮肤失去弹性的速度、眼睛和嘴巴的闭合变化,甚至细致到皮肤皱纹变化,都要记录下来。

徐静还请了另外两个专家,一个是解剖学博士谭曾鲁,另一个是研究长沙马王堆不腐女尸的负责人王鹏程。

尽管徐静等人的处理没有任何问题,但主席的遗体仍然缺乏完美的保存条件,在瞻仰过程中,现场吹奏哀乐的军乐队、灯火通明的大厅,以及络绎不绝的悼念人群,无疑都会破坏最佳保存温度。

而为主席赶制的玻璃棺材,直到9月11号,才在工人们日以继夜地赶工中做了出来,把主席放置到了玻璃棺材里,徐静等人的心才算稍微安稳了一点。

9月12日,经党中央研究决定,主席的遗体要进行永久保存,供中国儿女世世代代瞻仰,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光荣却充满挑战的任务。

水晶棺

主席的遗体几十年都面色如生,除了感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高超以外,人们也在猜测,是遗体维护花费得高呢?还是高纯度水晶棺的作用呢?

在确定长久保存主席的遗体后,党中央为此专门成立了第九办公室。其中囊括了医学、工业制造、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研究遗体保护也是绝对机密的事情,以“1号任务”来代称。

专家们设计的玻璃棺材,仅从棺盖的数据来看,要求厚3厘米,长2.4米,宽约1米多。这对水晶的锻造工艺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即使是我国当时最好的生产光学玻璃的605工厂,他们当时也只能生产1米左右的玻璃,最初勉强生产出符合长宽要求的玻璃,厚度又只有10毫米。

为了达到拼合的精度,玻璃边要用机床慢慢研磨,然而在砂轮的打磨下,玻璃板禁不起震动,一连三块玻璃都被震得粉碎。

于是,生产水晶棺就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然而最初的南海水晶在众人研究生产的时候已经消耗殆尽,又专门派工作小组,选用了我国最好的东海水晶。

天然水晶纯度更高,更硬更耐磨,但这也给本来就有所欠缺的锻造工艺提出了新的考验。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工作组不惜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找到了当时最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师傅总是以水晶玻璃为重,有意外发生时,竟然不是先逃离厂房,而是用身体保护好玻璃,生怕大家的辛苦前功尽弃。

一个车间主任因为过于劳累,在回家途中出了车祸,尾椎骨折,也只是休息了几天,怕耽误工期,赶紧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尽管当时中科院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和玻璃浑然一体的胶水,但和水晶的使用寿命比起来,显然胶水还有老化的风险。

而且锻造水晶玻璃太困难了,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每过20分钟,工人们就要停下来测量一下精度,生怕不符合标准,最后还是得重头再来。

当时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老师傅,时隔几十年都还记得,当时用特制的“氢氧焰”喷射灯凭借小块水晶时,寒冬腊月被炙烤得汗如雨下的感觉。

经过了一个月的奋战,最终得到了4块长宽都符合标准,并且厚度达到了8厘米的石英玻璃板材。不过这还是毛坯。

接下来的打磨、抛光、切割等工具,为了保证每一步都万无一失,工人们又整整耗费了3个月的时间。

经过反复测算,最终确定了以正梯形为棺材的初造型,为了避免影像折射等,因为这是镜面影像的问题,只有改善折射角度来规避。

科学家们在经过严密计算之后,每次以十分微小的变动来调整棺材面板之间的角度。到最后水晶棺的每个面的长宽都不是整数,整数都被调整的时候打磨掉了。

为了让主席的棺材万无一失,所以几块玻璃板拼接的技术难度也非常高,要求必须在没有胶水的情况下,也能紧紧贴合在一起。

最后,在不停地监测和调整下,五块完成的石英玻璃紧密地拼合在一起,切合面毫无痕迹,就像是天然生成的一样。

在完成了这些基础部件后,还有很多细节要调整,因为水晶棺本来就是要供群众瞻仰的,如果瞻仰时看不清楚,那也没有达到预定效果。

如果水晶棺只依靠大厅的光源,那么灯光在空气中被灰尘等吸收、折射之后,光线会分散,无法集中投射到水晶棺上。

而如果在棺材内设置灯光,又很有可能会增加棺内温度,影响遗体存放。

最后,工作组选定了冷光源,用导光管安置到水晶棺下方,光线投射到端板,再由端板反射到水晶棺上方的球镜。这样就不会在棺内产生不必要的热量。

除了照明,把灯泡设置在棺外,还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毛主席的遗体至今都完好无损,每年在主席诞辰、周年以及国庆节前后,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然而质疑声却随之而来。

1977年5月,水晶棺已经全部完成,所有部件也已经调配好,调试好所有的温控设备后,准备将主席的遗体移进水晶棺了。

此时,主席的遗体已经在毛家湾的地下室存放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徐静领着医疗工作组,主席生前的警卫团负责保护遗体安全。

徐静等专家组,在这段时间内,首创了一种特定的保存方案。就是在人们视线能看到的地方,用气态隔绝氧气,看不见的地方用液体覆盖。

另外,每年还是要抽出固定的时间段来维护,为了让遗体重新充盈起来,维护期间,都要泡在液体中。

此外,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只能最大限度维持遗体的原状,而主席的遗体是在离世后两天才决定要永久保存的,所以面色已经是无法保持最佳状态的。

更何况,主席在逝世的时候,已经深染重病,即使在生命的后期,仍然要熬夜处理工作,本来面色就不健康。

幸亏在大家小心翼翼地保护下,即使是在逝世两天后,主席的遗体仍然能够符合永久保存的基本要求。

而在实施各项计划方案的时候,科学家们都是慎之又慎,毕竟其他的实验都可以重来,但主席的遗体保护却只有一次。

因此,专家们吸取了中外、古今的遗体保存法,尤其是长沙马王堆的千年女尸的保存方案。

专家们总结出,遗体保存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点:低温、避光、避氧,马王堆里虽然没有先进的控温系统,但是深埋在地下,也能保证女尸周围的温度恒定。

在主席遗体的保存上,专家们也借鉴了马王堆女尸的棺液,通过先进的手段分析其中的棺液成分,通过现代科学方式进行配比。

相比起来,现在科技手段用来保持低温的方式更先进,因此主席的遗体得以不必深埋,同样能达到防腐的最佳效果。

不过当主席放置在水晶棺中,人们却觉得缺点什么,原来,主席的遗体是不会变了,但从外部来看,主席十分瘦削,充满病态。

专家们觉得,这样子虽然真实,却不能体现出主席平日里的神态,也缺乏庄严的感觉。

然而遗体保护,也不允许在主席的面部做任何的化妆修饰,最后,还是通过光学整容,解决了问题。

所谓光学整容,其实就是通过光线的改变,对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进行一些伪装。人的眼睛能够分辨物体上的颜色分布,却无法判断中,所有的色彩源头出自哪里。

因此,专家们刚好利用光源折射的投镜,把相应的色彩投射到主席的面部。在后面的日常维护中,也只是需要调试外部的灯光就行。

为了保证效果最佳,北京608厂还特设了一间实验室,请了专业的灯光师、摄影师和美容师,进行现场模拟调试。

模拟对象一开始是石膏像,后来为了效果逼真,特地选择了一颗保存了十年之久的头颅。确定光色调整没有问题之后,才用到了水晶棺里。

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经过了色光混合的主席,他看起来面部红润,就像正在熟睡。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完工之后,主席的遗体就已经能够对外展示了,但这时候问题并没有结束。

因为专家们为主席调制的药液,当时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第一批药液投入使用之后,专家们还在进行更完美的药液研配。

徐静一直把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牢记在心里,药液的配方设计了无数种,在经过反复试验,确保有用,并且经过上级批准之后,才能用到主席的遗体上。

一直到1983年,收到全国各地无数热心群众信件的徐静,终于能够笃定地回复大家,主席的遗体保存良好,经过这几年的调试,已经达到完全稳定的状态。

徐静也从主席纪念堂建成后,就担任了纪念堂管理局的局长,到她1993年退休,她仍然继续担任着管理局的特邀顾问。

人民关心主席的遗体变化,有任何的担心都可以理解,只不过一些不良小报别有用心,鸡蛋里面挑骨头,随意泼脏水。

听闻苏联维护列宁的遗体,每年都要100万美元;于是在不清楚主席遗体保护的内情的情况下,也妄自揣测。

在群众视觉上觉得主席瘦了、变黑了之时,也没有寻求真相,而是指责工作人员花费高额维护费用,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维护效果。

徐静博士也曾多次解释,在没有研究出稳定的药液之前,国家的确有为此拨出专项资金,但在1983年后,国家就没有再为此拨款了。

至于群众视觉上觉得主席有所变化,的确只是视觉上的错觉,灯光调试的变化让大家觉得主席的脸色变了;而巍峨的纪念堂、空旷的大厅,和水晶棺的对比,显得主席小了很多。

主席遗体的成功保存,是人民群众热爱、拥护共产党的表现,否则不会在那个工业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完成水晶棺这样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创举。

直到现在,水晶棺依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而毛主席遗体的完整性,也是中国化学、医学、物理等各个学科的集大成之作。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0 阅读:115

爱吾爱

简介:多多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