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家实体清单背后的科技暗战:中国如何突破“制裁围城”?

信创纵横 2025-03-30 17:37:37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当地时间3月25日将来自中国、阿联酋、南非、伊朗等地的80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中国企业54家(含中国台湾1家),理由是所谓的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威胁。“实体清单”是BIS制定的贸易黑名单,被列入该名单的企业需获得美商务部单独许可,才能购买美国受管制的技术或货物。这一措施对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和技术获取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一步限制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此次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中,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中科可控以及浪潮信息多家子公司,均与中国的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以及超算产业密切相关。

一、制裁清单背后的科技围剿:1000余家覆盖前沿领域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国商务部已累计将超过1000家中国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其他国家,更覆盖了几乎全部前沿科技领域。近年来,BIS发布的涉华“实体清单”企业数量逐年攀升,据亿欧智库统计,2024年发布清单企业数量是2021年三倍。

图1

平安证券认为:拜登时期的封锁注重策略性,通过联合盟友、制定新规则等方式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力度,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资金缺口、制造成本高昂以及与盟友产生裂痕等问题。“特朗普2.0时代”对华经贸政策将更加激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对华科技封锁范围。

早在2020年,美国国会报告就宣称,中国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崛起将威胁到美国军事技术优势。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步将超算、AI以及芯片列为对华技术封锁的核心领域。通过“实体清单”机制,美方持续扩大对这些领域相关企业的限制范围。以2025年最新一轮制裁为例,54家实体中,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超40%,超算相关企业占30%,量子计算领域首次被重点“关照”。

图2

另外,笔者从亿欧智库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多家信创龙头企业多轮“上榜”,持续承压:

图3

图4

历年被BIS打压轮次最多的机构(见图3)、历年被BIS制裁数量最多的机构(见图4),中电科、中科曙光、航天科技、华为、中国船舶这几家企业均名列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中电科以7次制裁位居榜首,凸显其在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电子与核心元器件、人工智能与与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地位已成为美国重点制裁对象;中科曙光(5次)与航天科技(5次)紧随其后,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以及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警惕。这些集团公司关联的子公司也基本占据了BIS制裁清单的重灾区——超算、AI、芯片等领域(见图2所示),上榜的企业无一不与信创产业紧密相关。

图5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商务部实体清单(BIS)外,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方式还包括财政部国家安全审查清单(NS-CMIC)、国防部合作限制清单(1260H)等。据亿欧智库统计,航天科技、华为(含海思)、中科曙光、中芯国际在美国对华多维施压的三大清单中均赫然在列(见图5)。而这四家集团公司的主要业务恰好是我国信创生态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凸显了美国对我国在航空航天、半导体、通信、算力产业的全链条遏制。

在以往国人心目中,美国似乎仅仅制裁了华为、中兴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但实际情况远非想象那样乐观。从上述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从曙光、浪潮、中科可控到海光、飞腾、寒武纪、龙芯,中国目前较有影响的信创企业几无幸免。尤其是中电科、中科曙光这些信创产业的领头羊,更是屡受制裁打压。美国的科技遏制不仅针对中国,还广泛涉及俄罗斯、伊朗、欧盟等。共同点在于:被制裁国家或企业均在某一领域具备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潜力。

美国这样做的底层逻辑并非单纯“国家安全”,其真实意图早已昭然若揭。一方面,Wintel体系、苹果生态的全球垄断,使得美国得以通过技术标准、数据主权掌控全球经济命脉;另一方面,中国信创产业正从“可用”迈向“好用”,部分领域已逼近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技术追赶触发了美国的“霸权焦虑”。为此,美国不惜打破“自由贸易”伪装,动用国家力量干预市场,甚至胁迫盟友共同围堵。屡受制裁打压的中电科、中科曙光、华为等公司,均在国内信创产业链中扮演着“技术枢纽”角色,他们的受阻将直接威胁着我国数字经济底座的安全性与迭代能力。面对美国以“实体清单”为工具的系统性科技围堵,中国科技产业的突围之路已愈发清晰。

二、破局之路:内循环+外突围”双轮驱动

资金精准投放:聚焦“卡脖子”环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重点支持“两重”建设,其中信创产业链关键环节将直接受益。建议相关部门将这些资金优先投向与国家“两重”建设息息相关,且被美国制裁的超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

政策精准帮扶:聚焦“实体清单”龙头企业。在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的1000余家中国实体中,相当部分企业是信创领域的领头羊,且大多是历年被BIS制裁数量最多、被打压轮次最多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自身要提升抗风险能力外,也亟需政府层面出台更多政策配套措施,帮扶他们度过难关。

结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信创内需市场亟待扩容。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配套措施和政策,让信创产业从2+8向更多民用领域(N)推进。用内循环培育国产科技,让信创产业在智能终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进一步扩容,提升自主可控韧性。

构建开放生态:政策引导从补贴到生态赋能。当前,单纯的资金扶持已不足以应对技术断供风险。还需通过税收优惠、知识产权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组合拳,构建“制裁免疫”型产业链。另外,生态壁垒是国产CPU规模化应用的最大障碍。以ARM阵营为例,鲲鹏、飞腾虽然都是基于ARMv8.2,基础指令集兼容,但应用迁移仍需适配优化。建议通过相关政策力推动产业链协同,鼓励CPU厂商开放技术接口,制定统一软件兼容性测试规范,形成“竞合”而非“内耗”的信创生态格局。

美国的制裁本质是一场“科技冷战争”,其胜负将决定未来三十年全球新格局。然而,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替代”,而在于“超越”。若中国能依托市场规模与制度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兼容、可持续的信创生态,便有望打破“技术霸权—制裁—反制”的恶性循环,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新范式。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如中国高铁一般,以自主创新改写规则,以协同生态赢得未来。

0 阅读:14

信创纵横

简介:致力于传播自主可控的硬核产品和信创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