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灵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亲人会做,外人一般都是离得远远的,不想沾染,但是却有这样一种人,却以此为生。
他们就是专业的哭灵人,而李美珍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她哭一场就有3000元的出场费,最多的时候,她一天就要哭3场。
一个妇女为何要以此为生,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说起李美珍和哭灵行业的结缘,还得从她偶然间参加的一次葬礼开始说起。
那时的李美珍因为迫于生计的无奈,加入了高跷队,跟着姐姐一块专门为人办丧事。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偶然接触到了"哭灵"这一行当。
跟着姐姐从东家窜到西家,她本以为自己对于这种生离死别早已经免疫。

但是没想到一次随队出门办事时,听着经验丰富的哭灵人动情的哭诉,李美珍不知不觉中也流下了眼泪。
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对这份工作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李美珍开始对哭灵这一古老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深入了解到,在传统文化中,哭灵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
专业哭灵人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唤起他人的共鸣。
此外,哭灵人还需要了解各地的丧葬习俗,掌握不同场合的哭诉技巧。

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引起了李美珍的共鸣,她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心酸,想要为那些曾经无处宣泄的委屈和痛苦找到一个出口。
于是,李美珍开始暗自练习哭诉技巧。
她研究各种哭腔,模仿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家中,她常常对着镜子练习,力求将悲伤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她也开始收集各地的丧葬习俗知识,为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种场合做准备。
李美珍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来得比预想中要快。

一位东家看到这个年轻女子,虽然有些怀疑她的能力,但还是给了她一次机会。
她事先详细了解了死者的生平,并在心中构思了哭诉的内容。
在那场葬礼上,尽管天降大雨,但李美珍仍然跪在地上,痛哭了30多分钟。
她的投入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东家给了她70元作为酬劳。
这次经历让李美珍看到了希望,她决定正式投身这个行业。
从此,李美珍开始了她的职业哭灵人生涯。
她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研究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李美珍之所以能够走上哭灵人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先天同理心强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迫于生活的无奈。
她出生在一个偏远山村,家中共有8个孩子,她排行第五。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活一大家子人对于父母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则在家中操持小本生意,勉强维持全家的生计。
全家十口人挤在不到20平米的两间小屋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我上学的学费全靠借,每次开学前,妈妈都要东拼西凑才能凑齐。"李美珍说。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学习,直到初中毕业。
然而,残酷的现实最终迫使她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梦想。
父亲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女孩子读书没用,迟早都是嫁人的。"

18岁时,李美珍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
但是这段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她人生的噩梦。
新婚不久,夫妻二人就远赴广东打工。
在砖厂的艰苦环境中,李美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经常遭受丈夫的家暴,婆家人的冷嘲热讽更是让她倍感绝望。
在一次遭受严重殴打后,李美珍用砖头使劲砸伤自己的头部,以此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抗议。

这段痛苦的婚姻经历成为李美珍人生的转折点,她意识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
回到娘家休养的她也没有闲着,跟着姐姐加入了高跷队,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行业翘楚哭灵的这条道路从来就不顺畅,成为一名优秀的哭灵人更是绝非易事。
在走向职业的道路上,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上的压力。
每次"表演"都需要长时间跪地痛哭,有时一天要连续参加三场葬礼,这对她的膝盖和嗓子都是巨大的负担。

李美珍说:"有时候一天哭下来,嗓子都哑了,膝盖也疼得不行。但为了维持生计,我只能咬牙坚持。"
心理上的压力同样是不可忽视,频繁接触死亡和悲伤的场景,难免会对心理造成影响。
李美珍坦言:"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会做噩梦,梦见自己参加的那些葬礼。后来慢慢学会了调节心态,但每次'表演'结束后,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情绪。"

但是比身体上的不适更难熬的是社会的偏见,这给李美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很多人认为哭灵人是一个"晦气"的职业,对她避而远之。
李美珍回忆道:"有段时间,连亲戚朋友都不愿意跟我来往,说我身上有晦气。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
但是这些困难未曾真正地把李美珍击倒。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逐渐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哭灵人之一,尤其是敬业精神和真挚表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同时,她也在不断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在陌生人面前自如地表达情感。

她的名声逐渐在当地传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邀请她参加丧礼。
随着经验的积累,李美珍的收费也从最初的70元逐步提高。
到了30多岁时,李美珍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她的出场费已经涨到了几百元,有时一天能接到多场活动。
尽管工作强度很大,但李美珍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操守。

她坚持每场哭灵至少一个半小时,中间不喝水,以保持情绪的连贯性。
这种敬业精神让她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业务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美珍在哭灵行业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到了40多岁时,她的出场费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000元每场,而且常常一天能接到三场活动。
这意味着她的月收入轻松突破了3-4万元,远远超过了当地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

凭借这份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李美珍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不仅为两个儿子各自购置了婚房,还在老家为父母盖了新房。
曾经那个贫困家庭出身的柔弱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家族中的顶梁柱。
结语伴随着事业的成功,李美珍也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发现,哭灵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在参与过的众多葬礼中,她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和人情的冷暖。
一次为某位富商举行的豪华葬礼让她印象深刻:尽管花费了上百万,但死者的子女却无动于衷,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样的经历让李美珍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也让她不再仅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而是视之为一种使命。

她开始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场葬礼,努力将逝者的生平和家人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哭诉中。
这种态度不仅提升了她的职业水平,也让她在精神上得到了更大的满足。
信源
九派新闻:2022-04-06 《职业哭灵人:曾遭10年家暴所以哭得真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