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翻阅《水浒传》,看的是义薄云天、看的是打打杀杀。长大之后重拾《水浒传》翻阅,却发现这一部名著绝非表面上看得这么通俗易懂,而是蕴含了诸多人生哲理。
好比宋江,他起初对武松关怀备至,二人甚至结为兄弟。可到了书中的末尾,武松要走之时,宋江为何却淡淡地说“任从你心”?
一、宋江和武松那时宋江因为误杀了阎婆惜,继而躲到了柴进的府上。在进柴进府邸之时,宋江不慎踢翻了地上的炉灶,溅了武松一脸。
武松大怒之下扬起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就要往宋江脸上打去,在听闻眼前这个又黑又矮之人正是及时雨宋江时,武松急忙放下拳头,对着宋江纳头便拜。
原来武松早就听闻了宋江的大名,只是素未谋面。而宋江也是阅人无数,他见武松高大威猛、气宇轩扬,当即拉了武松的手一起上桌饮酒。
武松立时被宋江的抬举感动得一塌糊涂。原来武松投奔柴进已久,可柴进却听信了他人的谗言,觉得武松是一个喝酒闹事之人,这才一直雪藏武松。然而宋江却和武松一见如故,二人把酒言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在武松离开柴府返家之时,宋江甚至送武松上路,陪他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武松感动之下,就此与宋江结拜为生死兄弟。
可到了书中的末尾,宋江对武松的态度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截然不同的态度那是宋江带着梁山好汉踏上了征讨方腊之路,在历经多年的厮杀,宋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宋徽宗的封赏。
然而诸位好汉似乎看透了宋江,只有寥寥几人跟着宋江入朝为官,武松等人选择就此与宋江分道扬镳。
原著是这么写的,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是的,你没有看错,宋江连挽留的话都没说,就这样抛弃了武松。而在98版的《水浒传》电视剧里,导演似乎觉得这样的宋江太过于冷血,特地为李雪健扮演的宋江添加了一些剧情。
电视剧是这么演的,武松说要走,宋江几乎掉下泪来,哽咽地说道:“就算背,我也要背你回去。”
当然,在原著里,宋江可是没有这么声泪俱下,宋江反而对鲁智深一再挽留。
原著里是这么写的,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注意看,宋江为了挽留鲁智深,先说要给鲁智深还俗,然后在东京给鲁智深找个漂亮的妻子,最后让宋徽宗给鲁智深的妻子赏一个封号,让鲁智深的子子孙孙都能世袭官爵。
不过鲁智深却说了一句“不愿为官”,这个时候宋江当即改变策略,说是让鲁智深去东京当一个名山大刹的主持,也能光宗耀祖。谁知鲁智深直接说了一句“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眼见鲁智深回绝得如此彻底,宋江这才作罢,二人闹了一个“各不喜欢”。
不难看出,宋江到了最后的确对鲁智深极为看重,反而对武松冷漠至极。照理来说,武松曾和宋江结拜,宋江不应该更加照顾武松才对么?
其实,宋江之所以会有“双标”,无非是“利益”二字,你且听一听宋江自己说了什么?
三、宋江的说法那时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的战役里奋勇厮杀,武松和郑彪单挑,却被包道乙偷袭,以至于左臂被包道乙用宝剑斩断。
尽管武松保存了一条性命,不过却成了一个生活都无法自理的伤残人士。
对于断臂后的武松,宋江更是直言他是“一个废人”。施耐庵是这么写的,宋江诉说折了将佐,武松已成废人,鲁智深又不知去向,不由我不伤感!
你看,宋江直言断臂的武松就是一个废人,既然是废人,就是毫无利用价值,宋江又怎么会绞尽脑汁地带着武松入朝为官?
那宋江为何却这么看重鲁智深?
答案很简单,还是“利益”二字。
原来在民间,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传说,不过在原著里,方腊却是鲁智深生擒的。鲁智深生擒方腊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宋徽宗那里。宋徽宗当即命宋江即带鲁智深来东京,他要亲自见一见鲁智深的庐山真面目。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鲁智深明明不想继续追随宋江,宋江却苦口婆心地极力挽留。而武松本和宋江结为生死兄弟,二人本该生死与共地走到最后,可一个看透了宋江的利益熏心,另一个则嫌武松成了一个没用处的废人。
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感慨万千。因此《水浒传》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却将“人性”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
梁山聚义豪情浓,武松宋江誓同衷。忠义堂前风云起,兄弟情深转薄空。
武松辞别宋江去,道不同兮志难同。人性复杂多猜忌,自私贪欲隐心中。
江湖路远各西东,回首往事泪朦胧。英雄豪情今何在,唯留孤影叹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