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特色鲜明且深远。它融合了神话、传说、信仰、哲学、历史等多种元素,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
在作者吴承恩的塑造之下,《西游记》里的人物性格鲜明,好比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憨厚忠诚的猪八戒等,都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西游记》的情节跌宕起伏,有诸多玄幻神奇的描写,让人欲罢不能。而且书中蕴含了一些深刻的哲理与智慧,让读者们看完之后不由得掩书深思、回味无穷。
好比唐僧共有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都成功抵达了西天灵山,也都走进了雷音寺接受了如来的嘉奖。
可在唐僧的众徒弟当中,为何唯有孙悟空一人成佛?
一、只有孙悟空成佛那时唐僧的取经队伍一路披荆斩棘,在历经了14年的风霜雪雨,成功地攻克了九九八十一难,如愿以偿地将5048部经书传到了东土大唐。
由于圆满完成了所托付的取经任务,唐僧带着徒弟们一起跪在了如来面前,接受了如来的封赏。
唐僧被如来封为了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如来封为了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如来封为了净坛使者,沙僧被如来封为了金身罗汉。
从原著的设定来看,唐僧和孙悟空都成了佛,猪八戒和沙僧则成了菩萨。不过为何孙悟空能成佛,猪八戒和沙僧就不能?
因而,当猪八戒听闻自己没有成佛时,他跳得老高,也不管雷音寺还有诸佛与众菩萨在场,当场就顶撞且质问了如来:“为何他们都成佛,却封我一个净坛使者!”
八戒说的也没错,他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唐僧的徒弟,也都徒步走完了十万八千里,为何却只有孙悟空成佛?
其实,吴承恩已经把答案藏在了唐僧诸位徒弟的法号里。
二、孙悟空的法号孙悟空的法号非常有意思,原来他的名字乃菩提祖师所取。可在孙悟空皈依了佛门之后,观音不敢改动孙悟空的名字,反而将孙悟空的“悟空”二字作为佛门中的法号。
那“悟空”二字有何意义?正如原著里所写的那般: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原来“悟空”的“空”有四大皆空之意,就好像一个装水的瓶子,如今这个瓶子无法加入更多的水,唯有清空瓶中的水,才能做到自我更新。
这就好似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他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自以为天下无敌,竟敢搅扰蟠桃盛会,还挥舞金箍棒打进了天庭,妄图坐上三界主宰的位置。
直到被压五行山,孙悟空才明白了什么叫做一山还有一山高。随着孙悟空皈依了佛门,他也领悟了四大皆空的奥妙所在,这才逼出了体内邪恶的一面,让他幻化成了六耳猕猴,最后一棍子将六耳猕猴打死。
六耳猕猴之死象征着孙悟空去除了二心,真正做到了四大皆空,这也符合那一句“打破顽空须悟空”。
再看猪八戒和沙僧的法号。
三、八戒和沙僧的法号八戒的法号唤作“悟能”。这个法号对应佛门里的“五蕴”,暗指八戒能够战胜自己,去除五蕴中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可八戒明明皈依了佛门,却不断在“能”与“不能”中徘徊。最后在路过濯垢泉的时候,八戒再也按捺不住,竟变成一头鲇鱼,在七只蜘蛛精的大腿间钻来钻去,盘得七只蜘蛛精香汗淋漓、气喘吁吁。
显而易见,八戒并没有真正做到五蕴。
再看沙僧。
沙僧的法号唤作“悟净”,“悟净”的“净”代表的是“六根清净”。“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指的是断绝六根所引起的欲念,以达到无烦无恼的境界。
不过纵观沙僧在取经路上的表现,似乎做到了六根清净,但仔细分析却会发现,沙僧的言行举止却和六根清净相去甚远。
原来沙僧理解错了“六根清净”,反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因为如此,孙悟空降妖伏魔之时,他都是带着猪八戒,从不带沙僧出门。
就算是留下来看管行李、照看唐僧,沙僧也是没有做好,于是读者们会经常看到这么一幕:孙悟空带着猪八戒打怪回来时,沙僧无所谓地道:“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如此看来,沙僧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般忠厚老实,反而是没有作为。这就能解释在雷音寺里,如来为何给沙僧的评价是“登山牵马有功”。
你看看,沙僧的作用仅限于“登山牵马”,这简直是现代社会里的“部门主义”,和佛门所说的“六根清净”背道而驰。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