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在即,毛主席为何令24万人再入朝?幸好主席料事如神

双好的是乐 2024-12-22 03:14:36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3年6月,在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下,美军终于被迫坐到谈判桌前。抗美援朝战争经过长期艰苦战斗,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就在此时,毛主席却出人意料地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调遣24万精锐志愿军部队秘密开赴前线。这个决定之突然,连彭德怀元帅都一时难解其意。

李承晚的政治算计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参战的核心目标十分明确:确保中朝边境安全,保护东北地区的和平。在经历了三次重大战役后,这一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继续投入大量军事资源确实是一个沉重负担。因此,在这个时候通过和谈方式解决问题,肯定这是明智之选。

但南韩总统李承晚却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回顾战争初期,在没有外国军队介入时,南韩军队就在朝鲜人民军面前节节败退,表现出极其糟糕的战斗力。

但这样的惨痛教训并没有让李承晚清醒,反而让他在谈判前夕耍起了心机。

现在来看的话,李承晚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如果挑起新的战端,对他来说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可以通过示弱和乞怜来赢得美国的同情与支持;同时即便在战场上遭遇失败,这种"奋勇抵抗"的姿态也能帮助他在美国面前刷足存在感,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借机检验自己军队的实战能力。

但没想到,他的一切却被伟人都看在眼里。

毛主席的战略智慧

很快,毛主席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李承晚的政治算计,随即决定秘密调遣24万精锐部队入朝。

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欧美国家在谈判时往往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早在第二阶段战役期间,中美双方就曾开启和谈。

即便是在谈判进行时,美军仍在前线对志愿军发起猛烈进攻。这种做法充分暴露了一个现实:在国际谈判中,军事实力才是最有力的谈判筹码。

志愿军在第二阶段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迫使美军不得不认真对待和谈。

但就在谈判即将达成之际,一直按兵不动的李承晚却突然跳出来,试图挑起第三阶段战役。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给彭德怀下达了明确指示:协议可以暂缓签署,但必须要让李承晚的部队尝到苦头。

这个决策体现出毛主席高超的战略智慧。他深知,只有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才能在谈判桌上掌握主动。

24万大军的秘密调动,既是对和平谈判的有力支撑,也是对任何破坏和平企图的严厉警告。

金城战役:志愿军对李承晚的最后一击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也是最为酣畅淋漓的战役——金城战役。这次进攻的目标直指金城以南的南韩军队,也是对李承晚军事挑衅的有力回击。

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富裕的一仗"。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志愿军在装备、弹药、补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充足程度。

强大的火力配置,让志愿军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对南韩军队形成了碾压之势。

战役一开始,志愿军就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密集的炮火覆盖、精准的战术配合,让南韩军队顿时陷入混乱。

这支号称李承晚的王牌部队,在志愿军强大的军事打击下节节败退。最终的战果十分辉煌:共计歼敌、俘虏5万余人,给南韩军队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次中韩军队的直接交锋,给南韩军队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军队都对中国军队心存畏惧。

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的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也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仅有勇有谋,更展现出了现代战争中所需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种能力的展示,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的实力。

参考资料:

鲁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秘密入朝

中国军网:载入史册的伟大胜利

0 阅读:0

双好的是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