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下中山的庆功酒宴上,任痤给魏文侯吃了一记扫兴丸,魏文侯大怒,差点就杀了任痤。
任痤就如此耿直、如此没眼力劲,故意往人兴头上泼冷水吗?
作为一个智谋之士,绝不会如此鲁莽、如此没有算计,他之所以敢于出言不逊,其实背后有人支持、本人也有另番盘算。
魏灭中山
中山是位于魏国东北部狄人所建的一个小国,与魏国中间隔着赵国。
中山乃游猎民族,生活方式及民族特性决定了他们常常四处侵掠。
由于赵国当时的武力较弱,面对屡来进犯的中山束手无策。
魏文侯出于安抚赵国、牵制赵国,同时也想扩大本国实力,决定借道出兵攻击中山。
当时的魏国已任用李悝进行改革完毕,已任用吴起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国力猛增,对付地盘小而且政治经济落后的中山国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魏文侯才任命乐羊为大将,儿子魏击为副将,全力进剿中山。
当然,中山也不是一颗生鸡蛋,一打就烂,中山人身为游牧民族本身就尚武好勇,魏国是倾其全部东部兵力、甚至调用了部分吴起的河西武卒、花了3年时间才打下来的。
公元前406年,魏国终于攻灭了中山国。
分封魏击
拿下中山之后,如何镇守中山、治理中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魏文侯选择了封儿子魏击为中山君的做法。
委实说,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就当时春秋落幕战国开启的大形势来说,分封制已然落后于时代。魏国内部早已开始实行了郡县制。魏文侯曾任李悝为上郡守。夺取了秦国河西地之后,又任命吴起为西河守。
实践证明,郡县制远远优越于分封制。
然而此时的魏文侯竟然开起了历史的倒车,重启分封制,分封魏击为中山君。这不能不说是他决策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任痤骂座
分封魏击,其实魏击本人也是不情愿的。朝中大臣也是有持反对意见的。
这一回,魏文侯一反常态,没有保持他一贯的虚心纳谏、群策群力的作风,而是武断地自己拍了板。
在庆功宴会上,魏文侯试探地问群臣:我是怎样的君主?大部分臣下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
这时任痤站出来说:您不是仁德的君主!您夺取了中山的土地,不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儿子,算什么仁德君主?
魏文侯一听便愤怒了,因为他知道对此事有人不服。
是谁不服
其实最不服气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受封的人:儿子魏击。
魏击从小就有大志,人又生得英武,有多次带兵出征的履历和经验,就是攻灭中山一役,魏击也是以副将身份随征,可谓功不可没。
魏击早把自己当做魏国将来的继承人,早晚是要做魏国君主的,怎么甘心做一个小小的中山君?
因为一旦魏击受封,远镇中山,那无异于一个藩臣了,从此将远离魏国的权力中枢,一旦父亲有个三长两短(此时魏文侯已年近古稀),魏击长途跋涉回都即位恐怕夜长梦多。
因此魏击是极不情愿当这个中山君的。但是此种事情不能由他亲自来提出,任痤很有可能就是他的枪手。
任痤之所以敢于当面和魏文侯叫板,就是因为受了魏击的委托、背后有魏击给他挺腰子。
任痤提出应封魏文侯的弟弟,这是最佳的替魏击解套的办法,他压根儿不敢提应封乐羊,论功行赏,乐羊是攻灭中山的主将,封乐羊才更能显出魏文侯的仁德。
其实作为谋臣,任痤何尝不清楚:最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任命乐羊为中山郡守。河西郡守吴起就是最好的榜样。
但他觉察出魏文侯与魏击此时微妙的关系,又受魏击嘱托,所以只能既顺着魏文侯又照顾魏击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但还是被魏文侯断然地否决了。魏文侯勃然大怒,并不是单纯针对任痤本人,而是他的提法以及他背后的支持者。
魏文侯之所以这样做,恐怕还是要归结到个人的私心,那就是:最高权力绝不允许别人染指,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这是所有帝王都有的通病,特别是到了他们晚年时期。
翟璜圆场,魏击就封
魏文侯大怒之后,任座见风向不对,便连忙躲了出去。
翟璜起身为魏文侯圆场,说您的确是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问:为什么?
翟璜说:我听说,如果君主仁德,那他的臣子就敢直言不讳;从刚才任座说话很耿直来看,您确实是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听了很高兴,让翟璜去把任座叫回来,再未深究此事。任痤也再无异议。
这件事情就这样被魏文侯强力压下去了。
由此魏击也认清了形势,明白父亲决心已定,不能试探更不敢胡闹了,乖乖服从,领命就封。
后果堪忧,中山难保
魏击内心不情愿,不得已而出镇中山,可想而知他怎么能够好好地治理中山。
魏击虽然人在中山,但心无日不系着朝廷,真是心不在焉。
乐羊由于太过急功近利做出食子行为,魏文侯对他有所忌惮,被封在中山辖下的一县:灵寿,有爵无职,等于说是被养起来了。
对乐羊来说,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功名戛然而止了。对魏国来说,却失去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从此开疆拓土受挫。
所以表面看来,两位人才全被安置在中山,看似加强了对中山的控制,实则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发挥出二人的积极主动性,反倒会使他们因失望而生出惰性。
魏击不甘心于就此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他在父亲执拗的时期安时处顺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积极活动,当然并不是为了治理中山,而是想方设法为了将自己调回中央。
魏击整整花了三年时间,韬光养晦、承顺朝廷、贿买宫人、多方沟通、八面使力,总算弥合了与父亲之间的隔阂,通过辅臣赵仓唐的极力斡旋,终于得到了父亲召回的命令。
魏文侯改封魏击的弟弟去往中山。
魏击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最终如愿以偿即位大统,是为魏武侯。
但他在中山度过了人生当中最为提心吊胆的三年日子,对中山怎么也爱不起来。
中山在他手上丢失,或许也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