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朝日新闻》发表中东形势展望文章指出,许多人都在质疑美国的中东政策出了什么问题?简单的答案是,美国的目标不够明确。美军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长期驻扎在沙特,引发不满。沙特并没有觉得自己更安全,而伊朗则强烈担忧美国将对自己发动下一场战争。而战争似乎还不是最可怕的,在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统治之后,美国未能在伊拉克拥立一个具备行政能力的伊拉克人政府。
反倒是那些在美国管理的地区产生了行政真空,极端势力趁虚而入,伊拉克内乱频发。从中东乱局中看到机会的恰恰是中国和俄罗斯。通过斡旋沙特和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广泛投资,中国在中东地区立了威,美国虽然表达了愤怒之情,但遭无视。在叙利亚,俄罗斯帮助阿萨德政府重新站稳脚跟,为进一步在中东扩大势力范围找到了支点。去年10月,由来自中东和俄罗斯的多个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针对意图通过释放石油储备打压油价的美国采取的反制措施。日本仍然紧紧跟随美国,但很快就会不得不发出疑问“这个世界是怎么了。眼下全球九成以上的汽车依然使用汽油。从现在开始,电动汽车将加速替代传统的汽油车,但眼下化石燃料不可或缺的格局还不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化石燃料转向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一项中长期目标。所以可能要到21世纪下半叶,化石燃料才会风光不再。
但就本世纪30年代而言其重要性不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脱碳潮流引发面向化石燃料行业的投资减少,即便没有此次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石油供需关系原本也会趋于紧张。之所以油价在2010到2020年间稳定在较低区间,主要是由于页岩油增产促使美国的石油产量翻了一番,即便同期中国的经济增速保持高位运行,也无法期待未来石油产量还能有飞跃式增长。结果就是,在比较近的未来,中东国家和俄罗斯仍将主导大部分化石能源。
考虑到无法重返廉价能源时代的可能性,日本只有节能这一个选择。而从中长期看,需要拿出基于地缘政治风险的“大胆的政策”。但美国的政策不承认世界新的现实,日本的政策就只剩下可怜巴巴的“赞同美国”。而中国则看到了机会,沙特和伊朗之间紧张局势的持续存在,以及也门冲突的延宕,会被视为危及一带一路的风险。因此,中国斡旋沙特伊朗的和解可能是解决该地区各种僵局的第一步。中国的斡旋努力不仅限于中东,北京还试图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发挥这方面的重要作用。无论如何,伊朗和沙特因中国而和解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球”,有可能成为该地区其他行为方的榜样。
天下苦美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