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钓,发窝之后不要着急下竿,多做一步就能连竿不断

老谢钓鱼啊 2024-11-24 01:07:37

在寒冷的冬季,我国钓鱼的发烧友们就可以走出家门,享受一整天,更清闲的垂钓时光了,安静的冬季自然景色十分壮美,一望无际的冰面就仿佛深邃的星空,雪山以及冰挂都极具美感。

要获得更好的垂钓效果,我们需要采用“慢节奏”的策略,也就是说发现鱼窝后不要急于打窝下竿钓鱼,而是先多做一步。

那么这一步是什么呢?

本文就来为您解说冬季野钓,发窝之后不要着急下竿,多做一步就能连竿不断。

先找鱼窝。

冬季气温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鱼类的活动范围会大幅缩小,这就导致它们在水中游动,只会选择一些特别合适的地方扎堆,因此作为垂钓者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这些合适的地方,这也就是寻找到“鱼窝”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一下水域都是朝向哪里流动。

假如是河流,那么一般情况下,鱼都会顺流向下游移动,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在下游寻找合适的鱼窝。

同样假如是湖泊或者水库等静止水域,那么我们也需要观察水面,寻找水流较活跃的地方,因为水面较为平静和缓的区域更有可能是不适合鱼类生存和休息的地方。

其次,需要考虑风的方向。

虽然风在某种意义上看也属于空气流,但因为空气的温度比水更低,因此很少会流动起来,因此需要水面本身有些温度才会有风流动。

由于冬季气温很低,自然界许多地方都很冷甚至结冰了,但是发生了温差,很多地方还是会有一点点热其中升腾出来,这些热量驱动空气流动,此时搭配掉落到水面的风,就是细微波纹纹理,然而正因如此,空气才有了变暖流动的机会,这样就可能出现出细微波纹纹理涌动,最后大面积涌动。

因此当我们在冬季发现水面时,要仔细观察。

越是波纹细微,而且大越可能就是鱼在下面游动。

第三,观察水面的迹象。

在水面上,破水面的泡泡一般代表下面有什么东西在鼓动破坏水面,例如鱼吃虫的时候,就带着泡泡,但是不要误认为这样就一定能找到鱼窝,因为总有更猛烈的东西破坏水面,例如鸟捕食的时候,总会带着很大的浪花。

打窝选料。

先找到鱼窝其实只找到了大致方向,要想精准定位,还需要经过一番调查。

通常情况下,最简单准确的方法就是根据往年经验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逐步试探,然后在与其他海钓者交流中验证自己的判断。

其实这样的经验不仅适合冬季,在春天和秋天等季节也适用。

其次就是打窝的问题了,一开始我们选择了窝点后,如果立即开始钓鱼,那么收获率可能会非常少,因为不管是鱼还是其他动物,它们都有一个适应环节,同时我们也没有办法最精准地将鱼饵放置在垂钓者前,也需要等待着把饵引过去。

前面提到过,鱼在冬季活动比较缓慢,我们要更有耐性。因此,我们要在打窝时选择合适的窝料,同时使用金属打窝器进行打窝。

金属比塑料硬而重,因此不怕碎还又容易打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将窝料丢入水下在更短时间里形成具诱惑效果的窝。

而窝料的选择建议使用一种富含油和蛋白质,并且可溶易散的东西,例如香肠等熟食残留物和深海鱼油等优质油品。

亦或者使用白酒浸泡过的粮食,其成分既具有有效诱惑作用,还可以通过发酵吸引更多鱼进入窝。

发窝养窝。

发窝后,不宜马上就下竿,因为鱼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并且找到食品位置,将其吞咽下去,这个过程可能花费几分钟至数小时,但是有一个阶段,即使海钓者急于下竿,也战战兢兢反而会影响垂钓效率,那就是发窝初期阶段。

按照前面所说,此时海钓者需要等待15分钟左右,此时可以观察气氛变化,认真接受两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就是两个方向,即夹角。

在旁边的夹角看上去是否变尖了?

假如越来越尖,那就说明鱼已经开始吃饵了,如果始终保持原样或者一直加大,那说明没有鱼过来吃饵,因此海钓者可以尝试换到其他地方继续发窝。

第二个参数就是距离。

假如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数量双眼红点由远向近靠拢,那说明着动作终导致着们吸引着食物,它们正在朝我们发窝的食物位置移动,但是它们不会一次性吞下食物,而会先慢慢地将其咬烂,因此这种情况通常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获得收获。

总之,敌人们,如果没有捕到,那就只能等待补饵了!

最错误的是马上就钩,通常还会搞得海钓者一整天无收获!

补饵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补饵前要判断一下发窝阶段收获情况,如果没有耗太多时间,并且没有看到猎物过来,那就更得补饵;

另一个是补饵后,通常最好能够每隔三十分钟补一次,其实一小时一次也行,但是如果每次都有收获,那么最好三十分钟一补饵。

但如果打了一次又没什么收获,那就尽量每隔一分钟补一次,这样可以提高垂钓热度,同时避免浪费时间。

0 阅读:153

老谢钓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