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朱元璋发妻马皇后临终时,拒绝了所有医药,嘴里只留下一句八字遗言,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而就在她的灵柩出殡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整个局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朱元璋,这位一向铁血的皇帝,眼见妻子走了,竟然动了杀念!
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愤怒,连亲近的人都敢下手?马皇后临终的遗言,和那场雨,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流落街头到皇后
马皇后原名马秀英,生于1332年,是位学识渊博的官员之女。
她的父亲马默是一位进士,在当时属于知识分子阶层。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动荡,马默为避祸只能将年幼的马秀英托付给了当时的义军首领郭子兴。
小马秀英从此成了郭家的义女,在郭子兴夫妇的悉心养育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还掌握了持家治理的本领。郭家待她如亲生女儿,这也为她日后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最初只是郭子兴麾下的一名士兵。
他出身贫寒,早年家人因瘟疫相继去世,曾在寺庙当和尚糊口度日。后来加入起义军,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谋逐渐在郭子兴军中站稳脚跟。
朱元璋虽然相貌平平,但眼光独到,军事才能出众。

郭子兴看中了他的才华,考虑着要把义女许配给他。当时的马秀英已经25岁左右,在那个年代已属大龄未婚女子。
据传,郭子兴夫人多次向马秀英提起朱元璋的优点,暗示这门亲事。
马秀英也从平日的接触中,看到了朱元璋身上的才华和潜力,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

婚后的马秀英完全没有官宦之女的娇气,能吃苦耐劳。她给朱元璋做饭、洗衣、缝补,事事亲力亲为。
朱元璋常年征战在外,她就负责照顾家中大小事务,让朱元璋能够专心于军事。这段艰苦岁月不仅没有击败他们,反而让两人的感情越发深厚。

战乱年代里的巾帼英雄
朱元璋在郭子兴死后逐渐掌握了军队大权,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这期间,马秀英不只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军师和后方总管。
那是1360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激烈的水战。
战况异常危急,朱元璋率领的军队一度处于劣势。在这关键时刻,马秀英挺身而出,亲自坐镇后方,稳定军心,组织后勤补给。

她日夜不休,确保前线将士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正是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朱元璋才能在前线全力应战,最终取得胜利。
历史上流传着一个"送饼救狱"的故事。
有一次,朱元璋因言论得罪了郭子兴,被关进了监狱。眼看就要被处决,马秀英得知消息后,连夜做了几个大饼,里面藏了铁锉和绳索,送去给朱元璋。

朱元璋借助这些工具成功越狱,躲过一劫。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传奇成分,但也反映了马秀英的智慧和勇敢。
还有一次,朱元璋在战场上被敌军围困,情况十分危急。
马秀英听闻后立即赶到战场附近,在混乱中找到了受伤的朱元璋,背着他穿过敌军的封锁线,成功脱险。

这种冒险行为,显示了她非同寻常的胆识和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这些故事虽然随着历史的流传可能有所夸大,但马秀英在朱元璋创业时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她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他征战路上的得力助手。

皇宫内的仁慈天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马秀英被册封为皇后。
从一个义军首领的妻子到堂堂正正的一国之后,马秀英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她的品格和处事风格却始终如一。
马皇后为朱元璋生育了4个儿子和2个女儿,其中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

朱标性格温和,很像母亲,与雷厉风行、脾气暴躁的朱元璋性格截然不同。
父子之间常有观念冲突,每当这时,马皇后就会从中调和,使父子关系不至于恶化。
除了亲生子女外,马皇后还与朱元璋共同收养了20多个养子。
这些养子多是朱元璋亲信将领的后代,或是战死将士的孤儿。马皇后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亲自教导他们读书识字、礼仪道德。

这些养子长大后,有的成为朝廷大臣,有的担任地方官员,为明朝的建设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朱元璋性格刚烈,对于臣子的过错往往处罚严厉。马皇后则常常从中调解,为那些犯错的大臣求情。
有一次,一位大臣因为工作失误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将其处死。
马皇后得知后立即进宫劝说,她提醒朱元璋该大臣以前的功劳,并指出处死他对朝廷不利。

在她的劝说下,朱元璋最终只是降了该大臣的职位,饶了他一命。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朝廷上下都知道马皇后心地善良,常称她为"仁慈天使"。
马皇后还特别关心民生,尤其重视粮食储备。
她曾多次建议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建立粮仓,以备灾年之需。
朱元璋采纳了她的建议,推行了一系列粮食储备政策,这对后来明朝的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生简朴的皇后妈妈
与许多贵为皇后的女人不同,马皇后生活始终简朴,不奢侈浪费。
她居住的宫殿陈设简单,服饰也不过分华丽。即使是重大场合,她也只是稍微装扮一下,从不铺张浪费。
有一次,宫中的一位嫔妃提议要给马皇后做几套华丽的新衣服,被马皇后婉拒了。

她说:"国家刚刚建立,百姓还有很多困难,我们在宫中就应该带头节俭。这些布料可以做成衣服分给宫女们,比给我做新衣服更有意义。"这种言行,在宫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马皇后还拒绝让朱元璋封赏她的娘家人。
当时很多皇后都会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娘家谋利,但马皇后从不这样做。
她认为自己是被郭子兴夫妇抚养长大的,没有亲生父母在世,没必要依靠皇权来抬高什么人。这种清廉的作风,赢得了朝臣和百姓的尊敬。

在教育子女方面,马皇后也是严格而有方。她亲自教导儿女们读书写字,并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她常对子女们说:"你们的父亲是皇帝,但你们不能因此就骄傲自满。你们要比普通人更加努力,更加谦虚,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身份。"
在她的教育下,朱标等皇子都养成了谦和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1382年,马皇后病重。此时的她已51岁,按照当时的寿命来说已属高龄。

病中的马皇后拒绝服用太医开的药,因为她担心如果自己病情好转不了,太医们会因此获罪。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她的仁慈之心。
临终前,马皇后叮嘱朱元璋:"亲贤纳谏,慎终如始。"意思是要朱元璋亲近贤德之人,虚心听取谏言,像刚开始创业时那样慎重行事。
这简短的八个字,包含了她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丈夫的殷切期望。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
马皇后下葬当天,天空忽然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如注。
朱元璋心头一紧,莫非这是马皇后在天有灵,欲通过这场大雨警示自己?她是否想告诉自己:有人正在策划动乱?
心中压抑着悲愤的朱元璋怒火中烧,杀意顿起。

正当他准备做出决定时,一位老和尚走上前来,平静地说道:“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这番话的含义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是马皇后死后已成佛的象征。
听了和尚的解释后,朱元璋的情绪终于平复,决定不再迁怒任何人,心境也逐渐恢复了冷静。
最后他遵照马皇后的遗愿,为她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葬礼,并决定终身不再立后。
他将皇后陵墓命名为"明孝陵",取自马皇后谥号"孝慈"中的"孝"字,以示对她的永久纪念。

马皇后一生简朴仁慈,既是朱元璋背后的贤内助,也是明朝开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辅佐丈夫打下了江山;用宽厚和慈爱,调和了朝廷和家庭矛盾;用简朴和清廉,树立了后宫的好榜样。
她虽然离世已久,但她的事迹和品格却流传至今,成为古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明史·后妃传》、《明太祖实录》、《中国历代皇后列传》、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