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战乱,千年书院至今文脉未绝,来长沙千万别错过

东叔看过去 2024-02-28 15:17:49

年后人不多,和女友一同前往长沙。到长沙的第一站自然就是去岳麓山了,而去岳麓山的第一站,自然是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始建于宋朝,历经千年流传至今文脉未绝,是中国唯一从宋代办学至今的书院,有部分建筑和文物躲过了日军的炮火尚存,十分珍贵。

我和女朋友一起拍的大门照片

赫曦赫曦

岳麓书院门票并不贵,普通票50,学生等优惠票25。初到岳麓山我还兜兜转转了好一圈,后来才知道岳麓书院就在山下旁。

我此行去岳麓书院,对于书院里面的一些历史文化做足了功夫,许多人可能只是进去草草游览,可实际上,来岳麓书院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是一大缺憾。

初入书院,大门上牌匾引人注目。历史专业出身的我一看便知这牌匾来头不简单,一查果然是宋真宗赐的牌匾。

原来当年宋真宗听闻岳麓书院第一任山长(院长 )周式办学严谨,德才兼备,想召他入太学讲学,但周式拒绝邀请,强烈要求把书院办好,真宗感其办学之诚,故赐此牌匾。

不过,历史记载,宋真宗赐的牌匾以及两旁“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对联都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炮火所毁,如今的牌匾和对联是根据抗日战争前的照片复刻的。

与大门相对的则是一个戏台,上面写着“赫曦台”三个大字。赫曦台是当年书院山长,理学大师张拭邀请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后做纪念而留的。

赫曦台,此为罗典后重建戏台

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受张拭邀请,朱熹不远万里来到岳麓书院,同张拭探讨辩论,众学生在一旁认真听讲,后听到晨昏日落,红日映霞,众人齐呼“赫曦!赫曦!”

这便是著名的朱张会讲。朱熹走后张拭为纪念此会讲特在岳麓山顶建赫曦台,后被毁,晚清山长罗典

曾经只在史书里看到文字记载,如今来到现场,历史仿佛走进了现实。

尊师重教

进入大门,书院的格局便呈现四方对称格局,沿着中轴线往前走穿过二门,就来到了讲堂。

讲堂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也是整个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中间摆着两把木椅,四周墙壁刻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相传是朱熹手书,明代凿刻,清代重修。

在讲堂上方,实事求是在最前边,后边则是学大天性四字牌匾,最里边挂着道南正派四字牌匾。

实事求是牌匾是1917年湖南工业大学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校长宾步程撰写,作为校训影响深远。原牌匾在抗日战争中丢失,如今的牌匾是1958年重刻的。

实事求是这个校训从此一直深深影响着岳麓书院的学生,在革命时期,毛主席不断恪守实事求是校训,不断将实事求是的思想丰富完善,成为了如今宝贵的思想财富。

后面学达性天牌匾则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御赐牌匾,后在战争中被毁,如今的牌匾为1984年重制牌匾。

我拍摄的讲堂牌匾

“学达”有“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道”的意思,“性天”有“人性”、“天性”、“天道”等意。“学达性天”意指人通过对人道和天理的学习体悟,可以认知天命、恢复天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最后面的道南正派牌匾,是对岳麓书院理学传承的肯定。清乾隆八年(1743)乾隆帝御赐牌匾,意在肯定岳麓书院对理学传播的贡献。

走过讲堂,后面便是各种书斋以及御书楼。御书楼并未对外开放,如今还在给湖南大学的学生使用,藏书过6万册。

在书斋另一边,是各种各样的专祠。在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是融为一体的。

当年学生在此上课,每日都要祭拜先贤,遇到重大节日还要拜孔庙祭天。

书院小型专祠多达5个,我和女友一个个都转了一遍。

有船山祠祭祀王夫之,四箴亭祭祀程颢、程颐二程,六君子堂祭祀书院六位先贤,崇道祠祭祀朱熹、张拭,慎斋祠祭祀书院山长罗典。

这些祠堂的设置,足见岳麓书院办学非常重视传承,正是这些先贤让岳麓书院近千年文脉不绝,至今熠熠生辉。

文庙盛况

不过,要说最大的祭祀场所,当属讲堂右边的文庙(孔庙)。文庙就是专门祭拜孔子的地方,因为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此后,孔庙又被称做文庙。

走过大成门,就来到了文庙前的广场。整个广场树木整齐,道路平整,大成殿红砖黄瓦有别于一般的青砖白瓦,属于皇家专用配色,足见孔子地位之高。

想要进入大殿,需走上象征一年12个月的12台阶,方能到达殿前。殿前还有龙纹石刻,正对道路尽头,还有孔子行教像。

行走期间,仿佛能够想象当年学生在此祭拜孔子那庄严肃穆目的场景。不知为何,在文庙呆久了,整个人的心都静下来了。

后门道贯古今牌坊古老沧桑,所幸在日军炮火下留存至今,那种历史感非常难得。

如今我们看到的许多文物建筑似乎都看起来很新,它们许多都曾经在屈辱的历史长河中被毁,无奈只能修复重建。

这实在是一大缺憾。

保留完好的道贯古今牌坊

不过,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还能保持办学,本身就是一件奇事。在千年的传承中,文物建筑几次被毁,书院人员几经变更,但有一个东西亘古不变。

那便是是它崇学重教的教育精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