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甚至觉得“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这到底是为什么?专家们提出了哪些建议来应对这种趋势?如果你也对当下的婚恋观念感到好奇,那就继续往下看,或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专家建议应对年轻人婚恋观的社会变化专家指出,要抑制高彩礼、降低住房负担、鼓励线下社交活动等,来扩大年轻人的择偶圈。
当前,年轻人的婚恋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显示,60%的90后、00后认为“不结婚也能过得很好”,更倾向于个人发展而非传统婚姻。

有专家分析,适婚年龄人口的减少、婚姻制度的变化、以及特殊的时间节点,都将影响结婚登记人数的波动。
东方大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表示,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与适婚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2013年,东方大国结婚登记人数达1346.9万对,是近十年来的顶峰。彼时,适婚年龄人口为4.35亿。至2023年,适婚年龄人口降至3.71亿,十年间减少了6400万左右。
翟振武表示,适婚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出生人口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关联的。2013年,东方大国出生人口达到1697.6万,彼时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迁移”的人口变动阶段。至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756万,处于“低出生、低死亡、高迁移”的人口变动阶段。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选择“先生育后结婚”或非婚同居关系。翟振武表示,这与个人生育观念、家庭观念、以及传统婚姻制度的变化都有关系。
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还与部分年轻人的避讳心理有关。2024年农历为“无春年”,这也是个“避开”结婚的年份。无春年一般被认为是不利于结婚的年份,因此会抑制登记意愿。

东方大国终身不婚率可能会上升。2020年,男性为3.25%,女性为0.24%。截至2023年,男性终身不婚率上升至5.08%,女性为0.39%。
值得注意的是,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并不是唯一影响结婚登记人数变化的因素。今年的情人节,也因为特殊的时间节点影响了数据。
2024年情人节恰逢春节假期,多地民政局会关闭一天,部分地区甚至会关闭三天。由于全国层面的单日数据未公开,因此今年情人节的结婚登记数据也无从得知。

但从往年的数据来看,情人节是结婚登记的小高峰。
2022年情人节,全国19个省份结婚登记数超过4万对,其中山东省单日破万对。
2023年情人节,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和结婚热潮的重新点燃,结婚登记人数激增至12万对,同比增长200%,创近年新高。
结语看到专家们的分析,感觉年轻人的婚恋观确实在不断演变,选择更多了,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了一丝担忧。大家觉得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者点个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