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月轮值主席相关消息引发关注。据中新社等报道,一系列外交动态值得聚焦。
2月,中国开启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工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一角色赋予中国推动国际事务协商与解决的重要责任。其中,一场关键的安理会会议,让中美外交互动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美国(资料图)
从背景来看,美国近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态度较为复杂。在经贸领域,特朗普上台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这一举动打破了之前相对稳定的经贸关系,对全球供应链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中国一直强调,这种无理加税行为不仅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还会扰乱全球经济秩序。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强调,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建立合作非常有必要,可解决许多问题,但对于美方无理加税,中国坚决反对,并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美国(资料图)
再看政治层面,美国部分政客的言行充斥着鹰派色彩与冷战思维。像鲁比奥此前前往巴拿马,拿运河一事大谈所谓的“中国影响力”,试图破坏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关系。这种无端的指责和抹黑,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民生改善。
从国际形势的大背景来讲,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全球冲突数量处于冷战以来的高位,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对全球稳定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对于解决巴以、叙利亚、也门等地区热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鲁比奥(资料图)
回到中美外长可能会面这件事上。如果此次会面能够顺利举行,意义非凡。一方面,这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美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积极态度,有助于稳定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预期。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波动给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双方高层的直接对话,无疑是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沟通机会,双方可以就经贸、外交、安全等多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寻求共识和合作的空间。比如在经贸问题上,双方可以探讨如何化解当前的贸易摩擦,推动双边贸易回归正常轨道;在外交领域,就国际热点问题协调立场,共同为解决地区冲突发挥建设性作用。
然而,美国国务院对于中方释放的这一积极信号,罕见地保持沉默。这种沉默背后,或许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特朗普内阁内部对于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存在分歧。部分官员主张对华强硬,而另一部分官员则认识到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是否接受中方的会面提议,美国政府需要谨慎权衡。另一方面,特朗普刚刚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时与中方举行高层级会面,可能会被国内的“鹰派”政客和民主党阵营抓住把柄,抨击其对华政策“软弱”。毕竟,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复杂,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博弈激烈,任何外交决策都需要考虑到国内政治的影响。
美国(资料图)
但无论美国方面作何反应,中国始终保持着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中国一直强调,重视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双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开放对话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在过去的外交互动中,中国多次向美方表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利益,也关系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分歧中找到共识,是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
白宫(资料图)
在全球治理方面,中美两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期待中美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美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协调与合作,对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安理会重视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2月18日举行的主题为“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高级别公开辩论会,就是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贡献力量的具体举措。
美国政府应该认识到,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也是对全球责任的担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希望美国能够尽快回应中方的会面提议,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中美外交互动中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