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枭龙MAX,真像宣传的那么香?
难道所有版本都闭眼入?
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车,看看是不是真的只有一款配置值得掏腰包。
说白了,当初看这车,就是冲着它的长续航去的,毕竟谁也不想天天跑充电桩,那滋味,谁充谁知道!
但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话说2023年5月,枭龙MAX上市发布会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长城汽车的高管们那叫一个激情澎湃,口口声声说要做“新能源SUV普及者”。
可一公布预售价,大家伙儿都傻眼了,这价格,有点飘啊!
当时就有分析师说了,长城可能想靠高定价拔高一下品牌形象,但能不能成,还得看终端优惠给不给力,产品力够不够硬。
你品,你细品,这话里是不是藏着玄机?
长城汽车心里也门儿清。
2023年这一年,长城在新能源上动作频频,又是加大研发投入,又是调整产品结构,还搞了一堆营销花活。
比如在当年的科技节上,长城就秀出了不少黑科技,电池啊,电驱动系统啊,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说明啥?
说明长城是铁了心要在新能源这块蛋糕上分一杯羹。
But,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光靠厂商吹,那肯定不行,还得看消费者的口碑。
这不,我特意找了一位枭龙MAX车主李先生(坐标北京)来聊了聊。
李先生说,他买的是160公里续航版本,市区通勤是够用了,一周充个两三次电。
可到了冬天,续航直接打骨折,只能跑个120公里左右。
更让他头疼的是,这车的智能化配置不太给力,车机反应慢,APP功能也不全。
看来,理想照进现实,总会有些落差。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
我在汽车之家论坛上溜达了一圈,发现吐槽续航问题的车主还真不少。
有人说,高速上跑,电掉得飞快;有人说,冬天不开暖风,那是不可能的。
也有老司机分享了一些省电小技巧,比如调整驾驶模式、合理使用空调啥的。
但不管咋说,续航焦虑,那是新能源车主绕不开的坎儿。
更扎心的是,枭龙MAX还得面对比亚迪宋PLUS DM-i这个强劲的对手。
宋PLUS DM-i,那可是老牌劲旅,技术成熟,口碑稳定,价格还更亲民。
为了守住市场,比亚迪经销商也是拼了,各种优惠活动层出不穷。
这让枭龙MAX的处境,那是相当尴尬。
这么一对比,枭龙MAX的优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它的优势在于HI4电四驱系统和不错的动力参数。
但劣势也很明显,品牌认知度不高,智能化体验有待提升,续航表现也差强人意。
光说没用,还得看销量。
2023年下半年,哈弗品牌整体销量是有所回升,但新能源车型的占比还是太低。
枭龙MAX作为哈弗的希望之星,销量表现只能说是一般般。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以及产品定位不够清晰。
说了这么多,回到最初的问题,为啥我只推荐160公里低配版本?
原因很简单,长续航是刚需,配置是锦上添花。
短续航版本,充电频率太高,冬天跑起来更是心慌。
配置这玩意儿,平时用到的机会不多,但续航可是天天都要面对的。
买车这事儿,还是得理性。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别被花里胡哨的配置给忽悠了。
就这样吧,毕竟适不适合自己,最终还得自己说了算。
枭龙MAX主打四驱轻越野,是自驾游床车的理想选择。宋plus没有四驱,智驾比较高级,家用合适。二者不是一个赛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