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血糖仪,得了糖尿病怎么办?中医3个妙招沿用至今

多特陈的记事本 2025-04-26 12:47:25

就在前两天翻医案,我看到个有趣的故事:清代有个地主,顿顿大鱼大肉,突然开始暴瘦,每天要喝几大桶水。请来的郎中让他每天吃猪胰脏,配着苦荞麦粥喝。半年后,症状竟然真的缓解了。这不就是现在的糖尿病吗?古人叫它“消渴症”,治起来还真有一套。

其中《黄帝内经》里就有“消渴”记载,说这是“肥贵人”容易得的病。唐代名医孙思邈发现,这类病人的尿能招蚂蚁,比西方发现糖尿病早了1000多年。他在《千金方》里写的方子,现在看还挺科学: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调节情志,这不就是现代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吗?

中医说糖尿病是身体里的“火”太旺,把“水”都烧干了。所以人会口渴、尿多、容易饿。就像烧水壶,火太大水就干得快。治疗要“灭火”又“加水”,用黄连、知母清热,再用山药、黄芪滋阴。现代研究也证明,这些药材确实有帮助。

古人控糖有三大妙招:第一是“以形补形”,吃猪胰脏;第二是“吃苦”,黄连、苦瓜都是宝;第三最特别——“运动疗法”。清代医案记载,有个官员每天练八段锦,配合饮食调理,症状慢慢就好了。现在糖友都知道运动降糖,原来古人早就明白了。

三伏天又闷又热,正是清热祛湿的好时候。老话说“夏日阳气旺”,中医里常用桑叶调理身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写过桑叶能调节寒热、帮助排汗,现在研究还发现它含有舒缓暑热烦躁的成分。选夏天最嫩的桑叶,用传统蒸晒法做成茶叶,配上杭白菊、竹叶这些应季材料,泡出来的茶自带清甜香气。

去年在深圳诊所接诊一位糖友,空腹血糖总在8左右。他说应酬多改不了口,我参考元代《饮膳正要》里的法子:用玉米须煮水当茶喝,每天饭后沿福田河快走半小时。三个月后他血糖降到6.5,还带了一袋老家摘的野生玉米须送我:“施大夫,这方子比胰岛素还省心!”

有患者问我:“您在诊所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研究古医书?”我说:你看《伤寒论》里张仲景治消渴用桑叶,现代人用桑叶茶包,这是中医的变与不变。我在深圳湿热气候里调整古方剂量,就像厨师看火候——老祖宗的锅,得用现代的火。诊所年轻人笑我老派,但看着糖友裤腰带松了两扣,比收锦旗还痛快。

要说在深圳治糖尿病,我可是琢磨出了两招“本地化方案”。那些天天对着电脑的科技园白领,十个有八个胃火旺、血糖飘。我就让他们把下午茶的珍珠奶茶换成葛根粉+椰子水——您还别说,福田有个腾讯的姑娘试了三个月,不仅血糖稳了,连下巴的痘痘都消了,现在他们整个项目组都管这叫“码农快乐水”。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