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62年,一台湾青年因为酒驾撞死了一名国民党军官,被捕入狱。
谁料到了审讯室,他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翘着二郎腿打量着周围的人和物。
等到军官照例询问他基本身份信息时,青年更是露出了一个不屑的笑容,然后指着墙上的照片淡淡说道:“睁开眼看看那是谁!”
闻言,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张蒋介石的画像!
也正因此,青年最后无罪释放......
这是怎么回事?
出生苏联原来这个青年正是蒋介石的孙子,蒋经国的混血儿子——蒋孝文。
1925年,年轻的蒋经国作为蒋介石寄予厚望的接班人,踏上了苏联留学的旅程。
然而,由于政治纷争愈演愈烈,国民党与苏联关系极速恶化。
1931年,申请回国遭到拒绝的蒋经国被下放到了偏远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进行劳动改造。
昔日的天之骄子,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芬娜的苏联女工,并与之相爱。
1935年3月,蒋经国和芬娜举行了朴素的婚礼。
同年年底,芬娜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初为人父的蒋经国,望着怀中这个小生命百感交集。
他给孩子起名为“爱伦”,寓意着爱与希望。
1937年,漂泊异乡十二载的蒋经国得益于苏联与国民党关系的缓和,他终于可以带着妻儿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回到中国后,蒋介石对嫡长孙的到来更是喜出望外。
看着这个混血面孔,却流淌着蒋家血脉的孩子,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即为他起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蒋孝文。
“孝”字当先,体现了传统的孝道思想,而“文”则寄托了蒋介石对孙儿“文治天下”的厚望。
顶着“蒋家太子”的光环,蒋孝文的童年却充满了孤独。
作为中俄混血儿,他的西方面孔在孩子堆里显得格格不入。
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甚至辱骂他是“杂种”。
幼小的蒋孝文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
愤怒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恶意的种子,蒋孝文小小年纪便展现出叛逆不驯。
面对同学一次又一次的“歧视”,蒋孝文拍案而起,叫嚣道:“我爸爸是赣州最大的官,我爷爷是整个中国的‘皇帝’,你们谁敢惹我!没人管得了我!”
这一言论传到蒋经国耳中,气得他怒火中烧,抄起荆条就往儿子身上抽。
蒋孝文见父亲真的动怒,吓得拔腿就往院子里逃。
蒋经国哪里肯放过他,提着棍子就追。
一时间,蒋家院子里上演了一场鸡飞狗跳的“棒打戏”。
蒋孝文左躲右闪,嘴里还不住地求饶。
而蒋经国却毫不手软,棍子舞得虎虎生风,誓要给儿子一个教训。
这场闹剧自然落入了周围邻居的眼中,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大家对此似乎见怪不怪,私下都说:“经国先生的棍子啊,怎么打得醒那个混账小子呢!”
而这,也为蒋孝文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蒋经国的棍棒教育非但没有起到惩戒作用,
反而让蒋孝文在一次次的纵容中愈发肆无忌惮。
无人管教与严厉的父亲不同,蒋介石对蒋孝文可谓宠爱有加,不仅言听计从,送起礼物来更是大手笔。
在某次闲聊中,蒋介石听到孙子想要一把真枪,竟毫不犹豫地送了一把精致的左轮手枪给他。
得到枪的兴奋劲儿还没过,蒋孝文就拿着它四处炫耀。
甚至是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老爹,蒋经国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看着儿子一副毫不在乎,仿佛下一秒就会扣动扳机的样子,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夺过手枪,反手就给了蒋孝文一记响亮的耳光,怒斥道:“混蛋玩意!枪是你能随便乱玩的吗?”
蒋孝文捂着被打痛的脸,委屈地辩解道:“是爷爷送给我的!”
蒋经国顿时语塞,他知道父亲对蒋孝文的溺爱,也知道此时应该将枪收走。
可是,面对父亲的“权威”,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任由这颗危险的种子继续留存在儿子手中。
几天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蒋孝文又斜倚在沙发上,手里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那把左轮手枪。
宅邸的警卫李之楚正巧来汇报事务,刚走进大门就瞧见黑漆漆的枪口正对着自己。
“站在那不许动,把手举起来!”,蒋孝文见李之楚进来,非但没有放下枪,反而更加嚣张地将枪口抬高了几分:“信不信我一枪打死你?”
李之楚先是一愣,随即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迈步想向前走。
也许是李之楚的笑容刺痛了蒋孝文,他竟鬼使神差地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巨响后,李之楚难以置信地低头看了看胸口那个正在汩汩流血的弹孔,然后无力地倒了下去。
枪声惊动了蒋府内的其他警卫,他们纷纷拔出手枪冲了进来。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李警卫倒在血泊里,蒋孝文则一脸错愕地坐在沙发上,那把还在冒着青烟的手枪被他随手扔在了一旁。
警卫们立刻心领神会,也谈不上追究责任,只能连忙将李之楚送往医院。
此事一经传开,顿时激起千层浪。
人们纷纷指责蒋孝文的纨绔行径,各种流言蜚语像病毒一样蔓延,给蒋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社会各界的声讨,蒋经国拿出一大笔钱向李之楚施压,令其封口。
而对蒋孝文,只是将他禁足在家,试图将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落寞而终蒋介石看着心爱的孙子一步步走向堕落,心中焦虑万分。
他把蒋经国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孝文这孩子被惯坏了。把他送到美国,让他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或许能让他有所收敛。”
1955年,蒋孝文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在没有家人管控的美国,蒋孝文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他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流连于灯红酒绿之中。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时悄然转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徐乃锦——一位中德混血的美丽女子。
徐乃锦的出现,如同一道清泉注入了他浑浊的生活。
在徐乃锦的陪伴和鼓励下,蒋孝文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他减少了应酬,戒掉了酒精,重新拾起了书本。
1960年,他们在美国结婚,不久便迎来了他们的女儿。
两年后,蒋孝文带着妻儿回到了台湾。
看到儿子浪子回头的模样,蒋经国欣慰不已,为他安排了工作。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回到任由他作威作福的台湾,蒋孝文再次迷失了方向。
他开始酗酒,与妻子发生争执,家庭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一次酒醉后,他开车无视人行道上的国民党军官张惠民,直接将人碾压致死。
蒋经国动用一切力量压下了这起丑闻。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蒋孝文酒后肇事逃逸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一时间蒋家颜面扫地。
蒋孝文也被警局逮捕。
为他做笔录的小警察问起他的家人时,蒋孝文冷冷道:“睁开眼看看墙上挂着的是谁!”
鉴于蒋家权势滔天,这起车祸还是不了了之。
祖父蒋介石对他失望至极,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在日记里写下“孝文糊涂”四个字寄托哀叹。
1970年,老天实在看不下这个浪荡子弟游戏人间了。
常年酗酒让蒋孝文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脑部受损,智力退化到孩童水平。
曾经意气风发的蒋家公子,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对外界的一切毫无感知。
1988年,蒋经国去世,蒋家王朝的辉煌也走向了终点。
而此时的蒋孝文,依然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感知外界的风云变幻。
一年后,饱受病痛折磨的蒋孝文因咽喉癌去世,年仅54岁。
他的一生,始于荣耀终于悲凉,令人唏嘘不已。
与其他人相比,蒋孝文含着金汤勺出生。
然而,他的人生成就甚至不能与寒门子弟相提并论,这无疑显示了蒋家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无论家族背景多么辉煌,个人的人生之路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去走。
家族的荣耀只能为他提供一时的便利,但这些都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参考文献
蒋孝文:辜负众望[J]. 中国故事(纪实版),2010(2):90-99.
戴晨京. 扶不起的蒋三代[J]. 政府法制,2015(27):58-59.
杨素,王丰. 蒋介石的子孙们[J]. 武汉文史资料,2007(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