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上,一位美食博主发布了一道名为“韩式爆炸蒸蛋”的菜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不少网友直呼:“这不就是中国的水蒸蛋吗?
怎么成了韩式的?”
更有人气愤地表示:“枉为中国人了!”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对文化挪用的讨论,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推广中华美食文化。
最近几年,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涌入国内社交平台,带来了一些新奇的互动方式。
有人热心帮忙解答英语试卷,有人提问“对账”,还有人潜心学习中式烹饪,这些举动确实为平台增添了不少新奇色彩。
然而,这种交流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一些国家的网友趁机捣乱,扰乱了积极的中外民间交流氛围。
韩国综艺节目里,有些韩国明星大言不惭地说“麻辣烫是真正的韩式美食”。
而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蒸鸡蛋的风口上,又发现了让国人感觉愤怒的事情。
很多网友反映,在小红书上有韩国人趁机宣传所谓“韩式蒸蛋”,即“Korean Steamed Egg”或者“Korean-style steamed egg”。
其实,无论是“韩式”还是“中式”,在英文里都是Steamed Egg这个表达。
但韩国人为了区分或者挪用中国美食烹饪文化,故意添加了“韩式(Korean-style)”或“Korean”字样作为前缀。
韩国人所谓的“韩式蒸蛋”具体做法和正版的中国水蒸蛋略有不同。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视频来看一下。
有网友表示,“他们的蒸蛋叫蒸蛋糕,都是又老又都是气孔难吃死了”。
毕竟是韩国人自己“偷来”的美食烹饪文化,只是学了皮毛,火候如何掌控并不清楚,做出来的“韩式”美食口感自然与正版有些差别,甚至可以说是“难吃得要死”。
前面提到,在英文里“水蒸蛋”都是Steamed Egg,韩国人故意添加了前缀,那是因为想要将Steamed Egg的美食分类加上韩国的标签,久而久之就让外国人认为“水蒸蛋”其实也可能源自韩国。
韩国人“偷”文化偷习惯了,这已经不是新鲜事。
但作为地道的中国人,有些美食博主却将“Korean Steamed Egg”,煞有其事很贴心地标上所谓“韩式水蒸蛋”,比如“韩式爆炸蒸蛋”。
按照这个名称的说法,就已经间接承认了韩国人也有这种“水蒸蛋”的饮食文化,这不是给韩国人递刀是什么?
这种主动迎合韩国人的叫法,尚且说得过去,毕竟只是翻译,防“偷”意识不够高。
但有一些美食博主,在向外做美食宣传的时候,却写上“Chinese steamed eggs (蒸蛋羹)”。
这相当于承认“Steamed Eggs(蒸蛋羹)”并非中国所特有的一道烹饪美食。
事实上,中国很多特有美食,为了迎合外国人,都特意经过翻译。
比如steamed在英文中表示蒸熟的,eggs就是鸡蛋,蒸蛋羹或水蒸蛋的翻译,就是Steamed Eggs。
为什么就不能使用音译呢?
有很多网友表示,直接用中文拼音 JidanGeng 比较好。
其实,中国美食文化中,也有很多外来词的美食。
特别是近代以来,比如“沙拉”(salad),这种原本属于西方的凉拌菜,在进入中国后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
还有“三明治”(sandwich),最初由上海话音译为“三文治”,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三明治”。
此外,“咖啡”(coffee)也是一种典型的外来词,它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不仅成为许多人日常饮品的选择,还催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咖啡文化,比如“中式拿铁”或“桂花拿铁”等创新饮品。
以前我们一直在迎合西方的美食文化,直接音译他们的美食,并没有在表达方面下功夫,也不见得我们中国人有抵触西方的美食,甚至演变成一种新潮,觉得去吃西餐很有范儿。
现在是时候让外国人来迎合我们的美食文化了,该用音译(拼音)。
论美食文化的厚重程度来说,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其实没必要为了讨好西方、或自认为外国人不知道是什么美食菜肴,而进行表达上的“意译”。
意译美食无意间把自己的美食文化标签去掉了,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
以蒸蛋为例,如果直接使用拼音JidanGeng,既保留了中华美食的独特性,也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
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文化挪用,还能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美食的魅力。
对于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的美食博主们,不妨多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华美食文化。
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坚定地展示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也能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华美食。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中华美食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让全球食客都能品尝到正宗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