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侠友阅读前,请施展“灵犀一指”点下“关注”,一起开心畅聊武侠,一起回忆武侠时光,一起领略武侠经典,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金古武侠撰文|金古武侠
前言——
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谁的更好?此事只要武侠小说没有在地球上消失,争论可能就会永远存在。
这个对比就好像德州扒鸡和北京烤鸭哪个更好吃一样?有的人爱吃烤鸭,有的人爱吃扒鸡,当然会坚持自己的主观想法,可是这样的争论真的有意义吗?您爱吃哪个就吃哪个?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对方承认你的观点。
就像金庸和古龙,他们的武侠小说创作方式不同,手法不同,描写不同,故事不同,怎么比?根本没有办法比,所以这个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
但我们却可以从两位作家的一些行为上来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当然这个分析也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之上的。
金庸在《鹿鼎记》完结后,毅然封笔退出江湖,这个行为或多或少的能看出金庸面对古龙的武侠创新,有了些许不自信,同时也觉得自己在武侠创作上无法再超越自己,于是就退出了。
那么,这算不算是金庸在侧面已经承认自己不如古龙呢?我们接着往下分析一下。
01金庸武侠巅峰期已过,不复当年之勇——
金庸虽然写武侠,同时他也看武侠,更加与一些顶尖的武侠作家有交流,而且他也在观察武侠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在想办法不断超越自我。
可是当古龙蜕变之后,武侠的天空突然变了颜色,因为在武侠的世界,那些奇遇、少年成长经历、仙禽灵兽、武林争霸、武功秘籍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号召力,这些直接促进武侠小说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已经被古龙的“以简驭繁”彻底破去。
金庸的武侠巅峰期也在古龙强势崛起后,变得独立难支。
读者已经读厌了传统武侠的套路,他们有时看了开头就已经猜到结局,所以这样的武侠小说已经走到了尽头。
还好有古龙的出现,他的创新武侠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武侠世界,那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直指人心。
与其说那些传统的武侠小说写的更多的是场面,那么古龙就是直指人的灵魂与人性。
试想,这样的小说谁能不爱?
金庸的武侠创作在《鹿鼎记》时,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复当年之勇,因为古龙可以模仿他,但他却无法模仿古龙的武侠风格,所以只能退隐,别无他路。
02古龙的武侠创作势如破竹,高歌猛进——
古龙的武侠小说,是从爱读武侠小说,等不了连载才开始自我创作的,当然这话是古龙自己说的,真假不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古龙是为了填饱肚子才开始写武侠。
在古龙的心里,从未想过自己的武侠要超过谁?更加不会把哪位作家当成超越的目标,他的目很单纯,码定换钱,之后拿钱换酒换美女。没钱就再码字,无限循环。
但后来他发现要写的好一些,写的新一些,这样更容易换更多的钱,于是他就开始了武侠的求新、求变、求突破。
没想到,古龙居然成功了,当《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他便直接进入了自己的巅峰时代,写出了《楚留香》、《小李飞刀》、《流星蝴蝶剑》等作品。
从此,古龙的武侠一路势如破竹,直接超过了台湾的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这三剑客,坐稳了台湾武侠第一宗师的宝座,而且这一坐就是十年。
03金庸感到无法自我超越,交棒古龙——
面对古龙的崛起,金庸也有了自我超越的想法,但是他的武侠作品更多的还是传统风格,无法直接改头换面的进行全面创新,所以他也一直在努力,我们能从《侠客行》、《笑傲江湖》等后期作品,看到金庸的努力。
可是随着古龙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出现,金庸感叹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马上就会被拍在沙滩上,于是他便着手退出武侠创作圈,寻找自己《明报》武侠专栏的接手作家,而古龙无疑是金庸的第一人选。
当然此时金庸正在创作《鹿鼎记》,并且直接手书信件寄给台湾的古龙,而古龙也在接到金庸约稿信函之后,开始全面闭关,写出了《陆小凤》系列。
正是这次约稿,让金庸直接和古龙进行了交接。
后记——
可能许多武侠读者不承认金庸不及古龙,而且金庸一直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因为古龙新派武侠崛起才选择的退出江湖,但我们从正常的思维考虑一下,如果没有古龙的横空出世,那么金庸估计可能会晚退出几年。
这主要是因为武侠市场有了新的血液以及新的经典出现,而且这种新的变化会替换掉老的东西,金庸也深知新老交替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于是在自己没有过多重复自己作品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才是最明智的决定。
总之,如果没有古龙的存在,金庸肯定不会那么快的退休,虽然他没亲口承认古龙比他强,但他的行为已经证明,有古龙在,他就可以退隐了。
金古武侠
聊聊武侠的那些事儿
书里乾坤大 | 武侠日月长
欢迎关注@金古武侠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