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初,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达赫诺夫斯基突然高调表态,希望中俄两国的合作要更进一步,从贸易额的数字游戏升级到更为实质性的工业合作。
看来这次普京是要来真的了,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要不再局限于能源出口,工业重建的大棋局就要来了。
这两年中俄双边的贸易搞的是十分红火的,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但从现在来看两国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贸易额的增势减弱,代表中俄经济合作已经到了需要寻求新突破口的时刻,所以俄罗斯才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中俄在工业领域的合作。
目的就是在技术引进、工业投资和供应链建设方面同我国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俄罗斯之所以将工业合作视为未来的关键增长点,离不开其国内经济转型的需求。
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国家拼了命的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不光是从能源上挡住了俄罗斯的钱袋子,还对各种高科技产业进行限制。
现在的俄罗斯企业,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引进先进技术,工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再加上俄罗斯自身在部分工业领域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尤其在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方面技术更新缓慢。
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这些问题让俄罗斯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
普京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们希望通过与我国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本国工业发展。
为了更进一步,现在俄罗斯正在积极推进我国工业投资本地化,确保中俄企业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对普京来说,中俄工业合作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困境的应对之策,更是重建俄罗斯工业体系的长远战略。
薄弱如纸的俄罗斯轻工业俄罗斯的轻工业问题其实是有历史根源的,从苏联时代起整个联盟的工业体系就十分依赖重工业,到了现在,俄罗斯这个苏联继承人非但没有把问题解决,反而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更严重了。
俄罗斯轻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问题,很多设备仍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早已无法满足现代生产标准。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造纸设备和深加工技术却十分落后,资源根本就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再加上整个国家重心从来就没有放在轻工业上,所以整个轻工业都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研发能力相当的弱,技术革新缓慢。
现在的俄罗斯轻工产品的价格增长速度较慢,年均增长率只有4到5%,企业利润微薄,长此以往企业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形成了恶性循环。
资金和技术成了俄罗斯境内轻工业企业的魔咒,这两样几乎是现代轻工业的核心,可俄罗斯一个都不具备,所以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小型企业很难进行产品革新和企业升级。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活力不足。
加上国有企业比重过大,企业发展过于依赖政府支持,自主生存能力较低,导致整个轻工业行业竞争力不断下降。
俄罗斯政府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近年来鼓励和支持轻工业的升级和重组,但是现在的全球各产业已经深度整合,单凭俄罗斯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许多企业整合难度大,行业发展缓慢。
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不均衡,协作能力差,进一步制约了轻工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工业的硬核实力所以俄罗斯现在迫切需要通过中俄工业合作来补上他们的短板,因为中国工业是真的强!
可问题来了,人人都知道我国工业冠绝天下,但我国工业到底强在哪里呢?
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这代表从采矿、冶金、化工,到纺织、电子、航空航天,任何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的成品我们都能自己生产,这让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有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生产一部智能手机时,从芯片、屏幕、电池到外壳,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可以在国内找到供应商。
反观越南、印度等新兴制造业国家,虽然他们现在的发展劲头也非常迅猛,但是产业链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它很多关键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所以从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讲,这些新兴制造业国家跟我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我国不仅产业链完整而且配套设施齐全,各个环节之间衔接顺畅,这种规模效益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不仅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国的劳动力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攀升,理工类学科更是成了热门选择,所以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在全球范围内是领先的,数量足质量高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国优势!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也为制造业输送了大量技术过硬的一线工人,这些工人经过系统的培训,不仅掌握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还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正是这些勤奋刻苦的技术工人,支撑起了我国制造业的腾飞。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虽然也有大量的劳动力,但要么教育水平不高,要么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远远达不到现代制造业的要求。
而我国劳动力资源,正是我们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另一大法宝。
我国在物流和能源方面也有显著的优势。我国物流体系非常发达,每吨每公里的物流成本只有0.8元,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这让我国制造业在运输效率和成本上具备了巨大的优势,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成品的运输,我们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完成。
最重要的是我国这两年在能源供应方面取得的进步,随着特高压技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我国基本解决了工业用电问题。
2023年底,我国发电量达到9.46万亿千瓦时,能充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和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的成功不单依赖于庞大的产业链和劳动力,更依赖于我们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
过去二十年,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盾构机、大飞机、航空母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支支由顶尖科研人员和勤奋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了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迈进。
大飞机C919的成功研发,就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可是被波音和空客两大公司垄断了几十年的领域,当时在我国准备研制自主大飞机时,所有国家都在看我们笑话。
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研团队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关键技术,提交专利申请1万余件,硬生生的把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儿给干完了!
这种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普京现在是迷之清醒,他非常明白俄罗斯只有通过跟我们合作才有可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弥补其在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短板。
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帮助俄罗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俄罗斯在同我们合作的基础上也可以学习我们的供应链体系,在我国的帮助下重建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解决由于西方制裁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问题。
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可以帮助俄罗斯企业解决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问题,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再加上中俄工业合作,可以吸引我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推动俄罗斯工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外资,俄罗斯可以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中俄之间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俄罗斯不仅能获得经济上的实惠,更能在技术、管理、市场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的提升。而我国则可以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