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刘徽
在西湖烟雨浸润的城市肌理中,在钱塘江潮涌动的城市脉搏里,杭州正用无数凡人善举编织着温暖经纬。
他们用最朴素的善意诠释着人间至美:67岁的葛秀英四年穿行楼道促成40部电梯落地,让老旧小区长出“幸福高度”;4位保安在浓烟中用完16支灭火器的惊魂3分钟,以职业本能守护万家安宁;社工秦芸用镜头定格200多位老人的生命终章,让告别成为有尊严的诗行……
这些温暖瞬间的背后,是邻里敲门的勇气、跨越代际的守护、危难时刻的担当。我们看见,杭州的文明底色不在霓虹璀璨处,而在市井巷陌中那些俯身托举的瞬间里。这座被爱心浸润的城市,正用平凡人的高光时刻证明:人间值得,恰因善意永续。
1
和睦新村加装电梯为什么总有新突破
因为有退休大姐葛秀英

在和睦新村说到加装电梯,许多居民和社区干部都异口同声提到葛秀英大姐,大家说,加装好的61部电梯中,至少40部都有她的辛苦和贡献。
和睦社区“加梯帮帮团”成员,从2019年起就致力于做义务加装电梯的政策讲解员,和睦新村每一个单元加装电梯的经历,都刻在葛秀英脑中,说起来如数家珍。
75岁田奶奶说,单元加装电梯成功,“必须感谢小英”!
“当时我看着楼梯扶手被磨得锃锃亮,眼泪都要掉出来了……”67岁的葛秀英第一次上门调查,不同意安装的意见主要有三类:有的年轻人觉得现在不需要,有的对电梯安全噪声等有顾虑,有的说等以后不花钱了再装。
葛秀英这样沟通年轻人,“现在你不需要,以后你们要生孩子,你的父母要过来给你带孩子吧?你也要体谅父母,有了电梯他们带孩子上下楼多方便啊。你们每天上班也很累,有了电梯,工作再累,回家不用辛苦爬楼梯……”。
对电梯有顾虑的,当天晚上,她就带了几户去自己单元乘坐,用亲身体验打消顾虑。
等以后免费装的,“你能等,三位奶奶实在等不起了啊,上上下下多不方便,大家住同一个单元……”。
2
新能源车充电线半夜起火
4位保安大哥17个灭火器用光了16个




2024年3月15日深夜,小区地下车库突发火情,起火点在桥架箱上,上面都是电线,不能用消火栓,4位保安第一时间发现并开始灭火,17个灭火器用光了16个。
当晚救火的保安是朱家立(安徽安庆人,55岁)、沈德勇(杭州人,57岁)、林清明(衢州人,58岁)、江勇(四川宜宾人,53岁)。
火扑灭后,几个人身上、地上、附近车上全是干粉,像下过雪一样。
他们没有消防员的头盔面罩、头灯、防护服等专业装备,照明只有几个小手电,还要强忍现场的焦煳味和让人难受想吐的干粉,却把职责放在第一位,发现得早,扑救及时,把损失减到了最小。
西宸物业秩序部许主管说,消控报警时间比朱家立发现火情晚9分钟。如果不是巡逻保安及时发现、报告、灭火,等消控室发现火警再去查看,结果很可能完全不一样。
3
萧山12岁男孩河边捞小鱼落水沉下去
路过的葛瑞铭及时下水救上来

2024年7月14日下午4点30分,萧山进化镇天乐村两个12岁男孩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滑入河中,刚开始头还露出水面,过了一会只剩下手还在水面扑腾,另一个孩子不停呼救,危急时刻葛瑞铭赶到,并果断跳入河中,成功把孩子救起来。
葛瑞铭,59岁,身体健壮,肤色黝黑,头发全黑。
事发监控显示:两个男孩在台阶上捞着什么,黑衣小男孩去另一头捞,不知怎么脚下一滑,掉进河中。白衣小男孩愣愣地看着小伙伴,时间过去差不多一分多钟,水里的小男孩没什么动静了,白衣小男孩急急走上台阶,在路上找人,穿白衣的葛师傅小跑来到岸边……
4
数百张照片记录着“人生大结局”
她是为社会写诗的人

秦芸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现在是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社工,也是临终关怀项目的负责人。在福利中心,8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100多位。9年来,她带着团队,共陪伴200多位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守护老人在生命最后一程的尊严和价值,我们不仅要关注老人的生命质量,也要关注死亡质量。老人离开后,我们还要关注家属和其他老人的情绪、心理,帮助他们共同面对死亡,减少恐惧和焦虑。”
秦芸还有一个头衔——“浙江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物”,这样的人才,在杭州不足10人。
在她的手机和电脑里,数百张照片记录着200多位老人的“人生大结局”,老人们在爱与尊严中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秦芸和无数社工一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也被称为“为社会写诗的人”。
5
心内科医生
公交车上救助突发疾病的老者

2024年12月18日,68岁的陈大伯带着一张公交车上的监控截图,去邵逸夫医院寻找监控照片里那位红色上衣的中年男子,“我们想赶在2024年结束前找到好心人,亲口说谢谢,把这个年画上圆满句号”。
陈大伯要寻找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林建伟主任医师,一个多月前,陈大伯在公交车上突发疾病晕倒,同乘一辆公交车的林建伟果断出手救护,一直守护陈大伯进入医院急诊室才离开。
“医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当时也是出于本能,看到有人倒下,肯定要出手相助。”林建伟说。
这并不是林建伟第一次出手救人。他曾经还遇到过在路边晕倒的人,他帮忙拨打120,等待救护车到来。
6
自学缝纫机修理的80后吴康峰
上门帮大伯免费修好缝纫机

2024年11月,孙大伯打进85100000热线:我家的缝纫机坏了,没地方修,我年纪很大了,路都不太走得动了,请问哪里可以帮我修一下缝纫机?自学缝纫机修理的吴康峰看到报道后,主动免费上门帮大伯修好了缝纫机。
吴康峰,80后,喜欢机械,天天与缝纫机打交道,慢慢也学会了修理。
他说,自己常去孤寡老人家维修,很多缝纫机是老太太年轻时的嫁妆,每一台缝纫机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次他去一位大伯家,老伴去世后大伯更珍惜缝纫机,自己不会踩,也不舍得扔,还是会修好陪伴自己。
吴康峰平时做点别的生意,但都与缝纫相关,偶尔也会去店里(中山中路293号“万宝缝纫设备有限公司”),修大家送来的缝纫机。他说,老式缝纫机只要把机头拆下来拿到店里就可以修,不用整个抬过来。腿脚不好的老年人,还能电话联系上门(0571-87034642),一般上门费和维修费100多元,零件另计。
不过,他经常不收上门费。他说:“这是力所能及的,做好事,做好人,生意才能做得更好。”
7
杭州网红打卡点皮划艇翻船三人落水
65岁大伯猛游几百米捞人

2025年3月1日,富阳沸腾坝发生惊险一幕,三名青年划皮划艇误入深水区遭遇漩涡翻船。
从老家安徽来杭州看望孙子的余立邦,正和家人在野营,突然发现水里有人落水了,脱了外衣想都没想跳下去救人了。
“落水的位置离岸边很远,应该有几百米吧,现在想想,让我再游一次,我估计都不敢游了,毕竟我也65岁了。”余立邦说,“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着要去救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水里的人丢掉生命吧,当时水温很低,但是跳下去就顾不上别的了,只想尽快游过去救命。”
余立邦当时是逆流而上,水流也很急,水温很低,“我老家是农村的,还算会游泳,年轻时也当过三年兵,退伍后在单位也学了很多急救知识,救人之前我也要估摸保证自己的安全,当时就想着自己应该能行!”
上岸后余立邦发现落水者没有大碍,就和家人离开了现场。
8
每周三次送血透病人就医
为爱心车队的的哥方伟卿点赞

58岁的出租车司机方伟卿,每周三次义务送血透病人去医院,来回共6趟。加上老人下肢瘫痪,他还要把老人抱进抱出。
方伟卿是杭州蓝联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公司车队长,同样是黄飞华爱心车队的骨干队员。加入车队20多年,光坚持爱心送考就22年了。方伟卿是杭州市首届最美司机。
方伟卿也是“双语车队”中的一员,他打开了爱心车队微信群,里面的对话十分有意思,实用的英语单词、短句给完全本土化做了音译。比如east东(读“一是塔”),west西(读“外是塔”),bus station汽车站(读“巴士世对心”)。他说,这叫“接地气法学英语”。
9
双胞胎老爸的高光时刻
前车自燃,车间安全员施伟及时灭火获表彰

2025年1月4日晚8点,文一西路隧道出口处一小车突然自燃,黑烟从引擎盖蹿出,车主惊慌地打开车门跑开,在远处呆愣地看着。
后车司机施伟见状马上靠边停车,从后备厢拿出两个两公斤的干粉灭火器灭火,还第一时间联系了交警和消防,通报了基本情况。施伟发现离小车不远处的隧道内,还有四个四公斤的干粉灭火器,拿过来又继续灭火。消防和交警赶到后,施伟退出火场,把车退后50米,帮忙指挥交通。一整套救援动作专业又规范。
施伟是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铸造车间的安全员。1月17日下午,他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子来到余杭派出所,接受余杭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
施伟说:“想让儿子们见证一下老爸的高光时刻,激励他们成长。”
10
公益织补帮帮团的六朵金花
免费为老人缝补8年





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街道老房地社区有六朵金花,被称为社区“最美阿姨公益织补帮帮团”。
老大林根花,91岁;老二陆佩芳,90岁;老三马招仙,88岁;老四马剑秋,86岁;老五陶桂珍,83岁;戴华芬最小,也82岁了。
从2017年至今,每周四下午,阿姨们都会准时到工作室会合。她们专为社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缝补衣裤、床单缝补等服务。
“工作室”在朝晖四区老房地社区联络站二楼,地方不大,只摆放着两台缝纫机、几把椅子,窗边码放着一沓沓布料,墙上挂着4件衣服。头发花白的阿姨们坐在椅子上,有的还拄着拐杖。
六个人都住在朝晖六区,都是独居。社区里有些老人在穿尿不湿,裤子的尺码就要比平常穿的大一些,帮帮团会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帮帮团也提供上门服务,量体裁衣,为老人做出一件合身的衣服。
8年公益缝补,六位阿姨的故事感动了小区里的很多人,是最美的六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