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去年掀起的人工智能(AI)热潮,今年业界的走向几乎完全以AI为中心进行,过去几年的缺货和库存等话题都已远去。各大厂商过得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与AI相关业务的绑定情况,可以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境况。今年市场上,产品迭代更新的密度还是挺高的,不过似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大家更多地在当看客,图个热闹。
点击前往2024年度回顾目录
2024年英特尔和AMD都推出了新架构的处理器,原本是等着看他们硬碰碰硬的,但没想到结果是那么的一边倒 。其实今年上半年CPU市场还算是比较平静的,虽然Intel在CES 2024上推出了一堆桌面和移动的“新”处理器,但酷睿第14代嘛,大家稍微了解下就知道是啥情况。AMD在年初拿出了锐龙8000G系列APU,它的3D性能确实出色,但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两家今年上半年的主战场在移动市场上,AMD锐龙8040系列移动处理器其实在2023年12月就发布了,只不过它今年第一季度才开始出货,它和Intel也是在2023年12月推出的酷睿Ultra 100处理器可以说是今年两家在移动平台的主力产品。
下半年开始战况就激烈多了,在移动平台上Intel拿出了采用Lunar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而AMD则拿出了Strix Point的锐龙AI 300,桌面市场上AMD先手拿出了Zen 5架构的锐龙9000处理器,然后Intel两个月后推出了全新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S,只不过这处理器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随后AMD就拿出了锐龙7 9800X3D更是光速结束了这场战斗。
Intel篇移动处理器在年初的CES 2024上Intel拿出了酷睿第14代HX系列移动处理器和酷睿U移动处理器1系列,前者面向游戏玩家、创作者和专业人士打造,最多8P+16E,后者则是为主流移动PC用户对轻薄本而设计,拥有2P+8E,说真的这两个都是Raptor Lake Refresh,没啥好说的。
而在年中推出的酷睿Ultra 200V Lunar Lake处理器可以说是Intel好几年前Lakefield的续作,它的推出其实并不是主要针对AMD的,而是那些咄咄逼人的ARM处理器,拥有极佳的能耗表现。Lunar Lake所用的Lion Cove架构P-Core与Skymont架构E-Core是Meteor Lake上的Redwood Cove与Crestmont的后继者,得益于新的CPU架构,在单线程性能上,Lunar Lake用原来一半的功耗可以达到上代一样的性能。
GPU方面,它采用了代号为Battlemage的Xe2架构,也是下一代ARC独立显卡的架构,与Meteor Lake上的Xe-LPG相比游戏性能提高了50%。
NPU对于AI PC来说是必须的,微软要求运行Copilot+需要40 TOPS的算力,而Lunar Lake搭载了最新的第四代NPU,可提供48 TOPS的算力,是上代的四倍多,而平台整体算力则高达120 TOPS。
Lunar Lake采用Foveros先进封装技术,但模块数量从Meteor Lake的四个减少到只有两个,由计算模块和平台控制模块所组成,它们通过底部的基础模块互相联通,计算模块用的是台积电N3B工艺,而平台控制模块则使用N6工艺。
计算模块包含最多4个P-Core、4个LP E-Core、GPU、NPU、内存控制器、媒体引擎、显示引擎、IPU图像处理单元。而平台控制模块则包含PCIe、USB、Thunderbolt 4、WiFi、千兆有线网络MAC,此外还有安全模块。
此外Lunar Lake还把内存封装到处理器的PCB上,最多可配备32GB的LPDDR5x内存,最高支持内存频率达到8.5GT/s,这设计缩短了内存的走线,这能让内存降低40%的功耗,而且也能让笔记本主板变得更紧凑,只不过目前厂商都不太喜欢这一设计,所以Intel后面也可能没这种设计的产品了。
相关文章:《超能课堂(331):E核IPC相当于13代P核?! Lunar Lake处理器深度解析》
桌面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方面,在年初的CES 2024上推出了酷睿第14代非K处理器,填满了这代处理器的产品线,不过这些产品确实和酷睿第13代差异很小,基本就是单纯提升了频率。
同样的英特尔也特意为中国市场准备了酷睿i5-14490F和酷睿i7-14790F,酷睿i5-14490F的规格相比同为10核心16线程的酷睿i5-13490F仅在P-Core和E-Core的最大睿频上分别提升了0.1GHz和0.2GHz,酷睿i7-14790F则在酷睿i7-13790F的基础上把L3缓存容量从33MB增加到36MB,P-Core和E-Core的最大睿频也增加了0.2GHz和0.1GHz。
相关评测:《酷睿i5-14490F/i7-14790F处理器评测:没错!我又变强了一点点》
在3月份推出酷睿i9-14900KS处理器,它就是就是官方特挑版的酷睿i9-14900K,和酷睿i9-14900K一样拥有8个P-Core和16个E-Core,共有24核心32线程,P-Core的基础频率维持在3.2GHz,最高频率从6.0GHz提高到6.2GHz,E-Core的基础频率维持2.4GHz,睿频频率4.4GHz提升至4.5GHz。其PL1从125W提高到了150W,PL2维持253W不变。它是目前Intel频率最高的处理器,也是今年Intel最好的游戏处理器。
相关评测:《酷睿i9-14900KS天梯榜首发评测:飞跃14代的巅峰》
Arrow Lake可以说是Intel今年下半年的重量级产品,它采样Lunar Lake处理器相同的Lion Cove P-Core和Skymont E-Core,所以它们被划为同一代产品,Lunar Lake是酷睿Ultra 200V,而Arrow Lake则是酷睿Ultra 200S,两者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并采用Foveros先进封装技术组合在一起,但除此之外两者其实就没啥相似的地方了。
Arrow Lake的结构则沿袭自Meteor Lake,CPU同样由计算模块、SoC模块、图形模块、IO模块这四大模块组成,也都用Foveros封装在基础模块上。Arrow Lake计算模块规模比Lunar Lake大得多,最高能到8P+16E。
超线程在Arrow Lake和Lunar Lake上都被移除了,并不是英特尔把超线程关闭了,而是直接移除了。其实英特尔做了两个版本的Lion Cove,开启超线程能在相同芯片面积下增加30%的IPC,但代价是增加20%的功耗,这在数据中心这种追求线程密度的产品上是很好的,但在客户端处理器上情况就不一样了,经过三代混合架构处理器的实践,已经证明了E-Core是比超线程更高效的多线程加速手段。
Arrow Lake的SoC模块大概就是Meteor Lake上的小改,里面的NPU依然是第三代的,不是Lunar Lake上的第四代NPU,与Meteor Lake的SoC模块相比新增了对PCIe 5.0的支持,通道数量增加到16条,至于LP E-Core,目前在今天发布的Arrow Lake-S桌面处理器上是没有的,其他的移动处理器不好说。显示模块使用的是与Meteor Lake相同的Xe-LPG架构,规模减半到只有4组Xe核心,但对比上代来说已经是翻倍了,IO模块规模只有Meteor Lake-H的一半,可提供4条PCIe 5.0和4条PCIe 4.0还有两个Thunderbolt 4口。
关于Arrow Lake各模块的制程工艺,计算模块用的是台积电N3B,图形模块使用N5P工艺,SoC和IO模块则是N6工艺,基本上除了基础模块外都是由台积电生产的。
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首发的只有K系列产品,包括酷睿Ultra 9 285K、酷睿Ultra 7 265K/KF、酷睿Ultra 5 245K/KF,和14代酷睿一样,酷睿Ultra 9是8P+16E,酷睿Ultra 7是8P+12E,酷睿Ultra 5则是6P+8E,但由于超线程技术的缺失,线程数明显减少。
性能就不多说了,酷睿Ultra 9 285K的多线程性能和解锁后的酷睿i9-14900K基本持平,但游戏性能实在太拉胯了,根本不用AMD出手,连自家14代都打不过。说真的酷睿Ultra 200S除了CPU性能外其他的表现都挺不错,能耗比提升非常大,温度明显下降,扩展能力也是目前主流平台最强的,就是那个性能确实有点让人头大,现在酷睿Ultra 200S也就酷睿Ultra 7 265K较为值得购买,另外两个一个是CPU价格太贵另一个则是主板价格太贵。
相关文章:
《酷睿Ultra 9 285K/Ultra 5 245K天梯榜首测:E核大提速,能耗比极为出色》《超能课堂(337):Arrow Lake架构解析,主打能耗比的新一代酷睿Ultra处理器》
AMD篇移动处理器其实AMD今年的Zen 5架构的移动和桌面产品都是在COMPUTEX 2024上发布的,桌面端就是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以及而移动端则是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今年AMD在移动市场的主力产品还包括上面说的AMD锐龙8040系列Hawk Point处理器,但它还是Zen 4架构的,它是锐龙7040系列Phoenix的升级版本,提升了NPU算力,能耗曲线也有所改善。
锐龙AI 300代号是Strix Point,其采用了混合架构设计,CPU部分包括了Zen 5和Zen 5c架构的内核,最多为Zen 5 x4+Zen 5c x8的组合,共12核心24线程,L2+L3缓存共有36MB;GPU部分为RDNA 3.5架构,最多配备16个CU;另外还有新的XDNA 2 NPU,提供50 TOPS的性能,轻松超过了微软Windows对于下一代AI PC的40 TOPS要求,可以在本地运行Copilot这类AI工作负载。
锐龙AI 300处理器内部的4个Zen 5内核和8个Zen 5c分属两个CCX,前者拥有16MB L3缓存,后者拥有8MB L3缓存,两个CCX使用IF总线连接CPU其他部位,当然了这样的设计也出现了核心跨CCX通信时延迟过大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这处理器初期性能表现不怎么理想,不过现在已经修正了这问题。
游戏性能方面,拥有16组CU的Radeon 890M核显目前性能表现比Intel的Lunar Lake核显更强,但这是基于FSR 3插帧技术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随着最近Intel推出了带有插帧功能的XeSS 2,后续还得看游戏支持情况,长远来说谁性能更好不好说。
相关文章:《超能课堂(333):AMD锐龙9000和锐龙AI 300处理器CPU、GPU、NPU全解析》
桌面处理器今年一月分AMD就推出了锐龙8000G系列APU,这也是首款整合NPU的x86桌面处理器,它本质上就是锐龙7040移动处理器Phoenix的桌面版,有大小两种核心,均采用台积电4nm工艺,锐龙8000G则把这两种核心都用上了,大Phoenix核心有8个Zen 4内核与12组RDNA 3架构的CU,包含NPU。而小Phoenix核心则有2个Zen 4内核和4个Zen 4c内核,核显只有4组CU,没有NPU,两种Phoenix芯片的L3缓存都是16MB,只有单CCD的锐龙7000处理器的一半。
锐龙8000G一共有四款产品,当中锐龙7 8700G和锐龙5 8600G用大的Phoenix 1核心,而锐龙5 8500G和锐龙3 8300G用的是小的Phoenix 2核心。AMD的Zen 4和Zen 4c与对手的P-Core与E-Core是完全不一样的混合架构设计,Zen 4和Zen 4c的架构是一样的,只是Zen 4c核心更为紧凑,两者的IPC是相同的,也支持SMT同步多线程,只是Zen 4c的频率相对没那么高而已,就是大核和频率更高的大核的区别。
单就CPU性能而言,锐龙8000G其实是比不过锐龙7000同档位型号的,但它们的重点在核显,可以在1080p下流畅运行各种游戏,对于网络游戏来说基本上都可以开较高的画质,3A大作自然不能开这么高,不过得益于最新的RDNA 3架构,这两款APU是支持光追和FSR3的,在FSR3的加持下可以带来非常流畅的游戏体验。
相关评测:《锐龙7 8700G/锐龙5 8600G天梯榜首发评测:桌面最强核显平台降临》
在今年8月份推出的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才是AMD今年的最重磅产品,Zen 5架构的改进方向大体可归纳为:每周期可执行更多指令;更宽的调度和执行单元;数据缓存带宽翻倍;更强的AI加速性能。
Zen 5的浮点执行单元获得重大更新,AMD自上代Zen 4开始支持AVX-512指令集,但那是使用256位SIMD用两个时钟周期来执行AVX-512指令的,而Zen 5则可提供完整的512位数据位宽,让AVX-512指令的执行效率大幅提升。
Zen 5架构的性能提升主要由数据带宽、执行/退休、解码/指令缓存以及获取/分支预测这四大部分改进相互促进而成的,根据此前给出的数据,Zen 5的IPC较Zen 4平均提升了16%之多。
首批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四款分了两周发布,两颗锐龙9是双CCD,而锐龙7和锐龙5则是单CCD,而且锐龙9 9950X、锐龙9 9900X的最高频率和锐龙9 7950X、锐龙9 7900X也是一样的,而锐龙7 9700X和锐龙5 9600X则比锐龙7000的两款同型号的高100MHz,但处理器的基础频率是明显要比上代要低的,此外除了最高端的锐龙9 9950X外,其他三颗TDP都比上代降了一级,锐龙9 9900X只有120W,而锐龙7 9700X和锐龙5 9600X降到只有65W。
后面AMD可能有点后悔给两个单CCD的锐龙9000定65W的TDP,推出了105W TDP版本的BIOS,在提高TDP后,让它们的性能获得了释放,特别是锐龙7 9700X,性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首发评测的时候所有锐龙9000处理器都超越了当时14代酷睿的对位产品,当时还认为它们真正的对手是Arrow Lake-S,结果是我太看得起那些酷睿Ultra 200S了。
相关评测:
《锐龙9 9950X/9900X天梯榜首发评测:进一步扩大旗舰性能优势》《锐龙7 9700X/锐龙5 9600X天梯榜首测:性能更佳,温度与功耗更低的Zen 5来了》
AMD把锐龙7 9800X3D的发布时间选在酷睿Ultra 200S发布两周后,你说这不是故意的我还真不怎么信。这次AMD把3D V-Cache缓存芯片被放在CCD芯片之下,这样Zen 5的CCD就可以直接与顶盖和钎焊导热材料接触,这样的设计可降低46%的热阻,而3D V-Cache对温度不像核心那样对温度那么敏感,放下面也无所谓。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自然是可以降低CCD的温度,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可放宽对处理器的功耗限制,并带来高的频率,对比锐龙7 7800X3D在游戏和多线程有更好的表现,虽然锐龙7 9800X3D的最大加速频率和锐龙7 9700X比还是低,但实际多线程性能其实和105W TDP的锐龙7 9700X差不多。
得益于散热问题得到了解决,AMD这次彻底解除了锐龙7 9800X3D的超频限制,这次不仅能开PBO,而且还支持手动超频。当然了这处理器默认的游戏性能就非常的强,比锐龙7 7800X3D提升了近10%,比酷睿i9-14900KS强得多,无论按平均帧还是1%低帧率来算都是目前最强的游戏处理器。
相关评测:《锐龙7 9800X3D天梯榜首发评测:当之无愧的游戏王者》
最后提一下,AMD今年其实还推出了两款新的AM4处理器,锐龙9 5900XT和锐龙7 5800XT,锐龙9 5900XT这名字其实挺有迷惑性的,因为原本的锐龙9 5900X是一颗12核处理器,但锐龙9 5900XT是16核的,规模和锐龙9 5950X看齐,就是频率比它低了100MHz,而锐龙7 5800XT的规格和锐龙7 5800X是一样的,依然是8核16线程,最高频率从4.7GHz提升至4.8GHz。
这两颗处理器明显是给AM4平台用户升级用的,在推出8年后AM4平台还获得了更新这确实挺难得,两颗处理器其实在7月底就上市了,但目前为止都没在国内开卖,不知道还会不会进入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