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穿山龙”,对久病入络的风湿痹症有妙用,是不可多得的良药

奇遇说剧 2020-08-04 17:52:05

此为“穿山龙”,对于久病入络的风湿痹症有妙用,是不可多得的良药

在植物界中,以“龙”命名的为数不少,比如:龙胆、龙眼、龙牙花、龙血树……但都是象形龙的某一部分,感觉像拼图游戏似的,要凑齐它们才能绘成一条完整的龙,始终差了点意思,唯独这种植物——穿山龙,如过江猛龙般,听名字就火力全开,霸气外露。

穿山龙的学名叫穿龙薯蓣,别名甚多,又称穿龙骨、穿地龙、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泛分布我国大部分省区,常生于山间河谷两侧或山坡灌丛中及林缘处。中药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中国药典》记载:穿山龙,“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民间常用来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咳嗽喘息,因其形如筋而粗壮,故壮筋骨;其性善行窜通,通经活络,而治以上经脉阻滞之证。唔乡人多用它煲汤作为治疗风湿骨痛的辅助疗法,煲的时候会有很多水泡冒出来,煲好的汤略苦甘,但穿龙薯蓣则食之无味,只能看看了。

朱良春老师经大量临床实践,认为穿山龙能扶正气,祛风湿,通血脉,蠲痹着,为治疗风湿类疾病,标本同治的妙药,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顽痹疼痛,以及相应的间质性肺炎咳喘,以及肾脏的病变也有良效。近年来有人应用于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有可喜的苗头,值得临床关注。

中医认为:穿山龙祛风除湿,且活血止痛,且具有补虚的特征,对于“久病入络”“不通则痛”的风湿痹症是不可多得的良药。现代研究证实穿山龙水煎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加速炎性细胞的清除,同时抑制滑膜细胞增生,从而减轻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与组织破坏,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所以可从根本上改善风湿病的临床症状。

植物文化(故事有点长,以下内容可忽略)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人都很容易得一种病,年轻时还不碍事,可到了中年就慢慢严重起来,先是腰酸腿疼,再就是行动困难,后来就发展成瘫痪,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都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苦。当地一位名医,始终不能找到一种草药来治疗瘫痪病人。名医有个善良的女儿,跟着父亲学医多年,也懂得不少草药,她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药来治疗这种病痛。

她为了采药,决定要去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叫龙潭。听老人们说那里经常有野兽出没,还说有黑龙精住在那儿,连猎人都不敢去,但她心想:那里一定有可以治病的珍稀草药,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当她来到龙潭天色已晚,便搭了个草棚安顿下来,呆呆地坐着,想起乡亲们瘫痪不能动,想起父亲焦急的眼神,她难过地哭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梦里有一位黑衣青年来到草棚,把她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来干嘛?”青年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说:“我非常敬佩姑娘的胆识,想要帮姑娘一把,共同找到一种治愈瘫痪病的药。”

“那怎么找?”

“姑娘莫急?你只管待在棚子里便是,等天亮后到棚子外面去挖一种带鱼鳞的草就行了。”说完,青年就走了。

姑娘从梦中惊醒过来,定了定神,一看外面,只见天上有一条小黑龙,正在往山上撞,撞一下就落下许多龙鳞。看到这悲壮的场面,姑娘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她不忍心再看下去,就走进了草棚。

不一会儿,天就亮了,姑娘便按照梦中黑衣青年的交代,走出棚子,果然,看见棚子外面长出了许多长有鱼鳞的草,她已意识到这就是那个黑衣青年,也就是小黑龙身上的鳞片长出来的草。她心中非常感动,便含着泪割了满满一筐子带回家。

回家后,便以这种草药为主,再配了几味别的草药,用来治疗瘫痪病,没想到效果十分显著。后来,她把在龙潭经历的事情告诉了乡亲们,大家也都非常感激那小黑龙,为了表示纪念,加上这种草根茎又十分像龙,叶又酷似龙鳞,而且串根生长,生命力极强,于是便叫它为“穿山龙”。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