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20万的极越,在北京某商场的展厅内居然卖2万?当然,这里面可能关系到物业跟极越的利益纠纷,反正看完以后感慨挺多的,本以为是吉利和百度的强强联合,没想到“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像极越汽车这种新势力“倒台”并不会引起大涟漪,伤害不到消费者…因为它本身销量就不高,口碑还没建立起来就黄了,对消费者几乎无害,大家纯吃瓜然后涨教训就行!
汽车行业非技术和资本不能驱动,其它所谓的“造车梦”就看“当事人”能坚持几年!就像郭德纲相声所说那样,“活下来,活得久的就是专家,说啥是啥”。这个道理在造车行业同样适用……
本以为造车是个一辈子的事业,没想到造车未半,而中道崩殂…哦,不,是花光预算!!!没钱造不了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实像极越汽车这种,还是聪明的大企业,毕竟有百度和吉利两大顶尖公司在背后支持,无论是技术研发、生产流程、配件供应、技术工艺等都有保障,如此优势都不能在当下的汽车市场种分一杯羹,可见汽车行业还是卷的厉害!
当然,上面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没说销售渠道?没错,销售渠道得现铺,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挑战可太大了,没有底蕴、没有雄厚的资金只能昙花一现,其实应该学学问界,用华为的销售渠道,不用管在什么地方卖,反正跟华为深度绑定…相当于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极越销量虽然不好,但是也有销量。那卖出去的车售后还有保障嘛?是吉利承担,还是百度承担?还是谁也不管?好像网上并没有相应的回应…这让我突然想到退市的铃木、吉普等吧,至少人家还供应配件呢,或者说配件能找到!相反,这些“科技、领先”的新势力,人去楼空,一切都干干净净,就连之前信任他们的消费者都成了包袱…
可见买新势力车型一定要注意,那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经验:
新入局的新势力品牌要慎重购买,要买那些已经立足稳定且销量高,有技术底蕴,有技术特点的品牌,比如蔚小李,这三家各有各的技术特点且先入为主,也被资本看好!
以个人IP为营销噱头的慎重购买,当然像雷军这种个人魅力无限的,消费者愿意花钱购买的除外。
新能源子品牌慎重购买,虽然技术和售后有保障,但是价格容易大跳水,一旦销量不高,子品牌很容凉凉。
跨界且没有核心技术的品牌不要买,造电动车虽然简单,但是成本不好控制,没有完整的供应链,玩不了价格战,玩不了价格战注定被淘汰。
名字怪的不要买,所谓名字越怪,挂的越快…真不是空穴来风。
以上就是一些简短的经验,但是我个人总结的不全面,还请网友把“哪些品牌”不能买汇总到评论区,避免大家踩坑。
这种车送给你都不一定能开得走,不像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