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维系俄罗斯与乌克兰持续冲突的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俄罗斯国内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
但由于制裁的实施以及输欧天然气管道的受损与关闭,现今欧盟已几乎停止从俄罗斯购入天然气。
尽管失去了欧盟这一俄罗斯最主要的天然气购买国,但出于若干因素,俄罗斯仍能将其油气资源销往印度与中国。尤其是印度,近乎成为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最大目的国。此类交易为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回报。
然而,俄罗斯当前之态势,恐难以持续,鉴于美国在2025年1月实施的严苛制裁举措,制约了购买者对俄罗斯原油的采购及结算能力。
依据美国最新发布的制裁名录,涉及183艘货轮(主要为油轮,计143艘)及若干贸易商、港口与保险公司,均被纳入其中。此外,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与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亦被恶意列入该制裁名单。
依据美国的制裁指令,除列入特定名单的公司外,未经美国许可,任何美国实体均不得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交易。此规定不仅约束了美国实体,还同时制约了美国实体与非美国实体之间的共谋行为。
鉴于石油乃俄罗斯最核心的对外销售商品,构成其外汇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此次美国实施的制裁,系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针对俄罗斯规模最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此举将大幅限制俄罗斯原油的出口能力,进而制约其资金获取能力。
依据该制裁清单,受影响最为显著的两大国家为印度与中国,鉴于此次制裁范畴不仅涵盖油气生产的俄罗斯公司,还广泛波及贸易与运输等多个维度,构成了一项近乎全面的制裁举措。
在此情境下,坚持采购俄罗斯油气,不仅会遭遇结算难题,连同运输费用等各项开支,亦将显著增长。
而这些费用,均需由买家承担。
高成本背景下,持续采用海上运输方式自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基本上已无法实现盈利,乃至面临亏损局面。
因此,近期关于运载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油轮在港口滞留、难以进港卸载的报道数量是否有所增加?
高成本背景下,即便长期依赖购买俄罗斯低价油气获得显著经济收益的印度,亦难以承受高昂的运输成本及持续采购俄罗斯油气所伴随的政治风险。
近期,印度规模居第二位的国有炼油企业巴拉特石油公司宣布,尚未与俄罗斯签订3月份的订单。
实际上,该订单的签订可能性极低,除非美国解除制裁。
无法采购俄罗斯油气资源,而生产活动又需持续进行。应对策略为,寻求其他来源的油气供应。
印度最大的国有炼油企业——印度石油公司,以及印度首富掌控的信实工业等,业已着手调整进口石油来源,转向非洲产油国,并持续采购美国油气资源。
此举限制了俄罗斯油气出口,既对俄罗斯构成打击,又使美国人从中获益。
除印度外,中国同样是俄罗斯油气资源的重要大宗消费国。
鉴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存在天然气管道连接。因此,针对此部分进口,美国的最新制裁措施或许无法实施有效限制。
然而,作为俄罗斯首要油气出口国,2024年间,中国进口了约1.08亿吨原油,该数值占全年原油进口总量的20%。
进口俄罗斯的原油中,相当一部分依赖海上运输,即油轮运送,鉴于输油管道的运输能力存在局限性。
经分析,本次美国制裁影响了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的40%。其中,20%(约4000万吨)系俄罗斯售予中国原油的40%,且直接运往中国,凸显了此次美国制裁对中国原油市场的显著影响。
春节前,中国汽油价格的上调可能与该时段因素相关联。
当前的国际形势极为复杂,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国,其不确定性因素颇多。在此背景下,削减或中止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或可视为一种基于现实的明智抉择。
当前,无论是印度抑或中国,减少乃至停止经海运途径采购俄罗斯原油的行为,均应能被俄罗斯所理解。
中国与印度相似,亦将重新评估原油供应渠道,降低对俄罗斯的依存度,然并不会全面终止俄罗斯的石油采购。
显然,作为俄罗斯核心外汇收入来源的石油,若其出口遭遇严重阻碍,俄罗斯的财政必将遭受重大冲击,普京的财政储备或将暂时缩减。
战争,本质上是对经济资源的竞争,资金匮乏将直接影响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部署,此局面显然非普京所乐见。
但另一方面,当前已届俄罗斯与乌克兰应坐下来严肃谈判以终结战争之际。俄罗斯的财政资源已枯竭,而美国亦不愿为乌克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资金匮乏,何以继续争斗?建议坐而论道,共叙斯拉夫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