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重手不狠,不适合潜伏!”这是吴敬中对余则成最后的评价,当他在飞机上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已经确定了余则成就是峨眉峰。
我们细看史料和军统特务的回忆录就会发现,吴敬中不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一个特工高手,而余则成只在青浦特训班受训不到一个月,那一个来月他们学习的是如何做一个营连级指挥员,而没有学任何特工技能。
戴笠在上海同时开办青浦班和松江班,主要目的是从杜月笙手中夺回“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总队”的控制权:当时戴笠和杜月笙联手组建的万人别动总队下设五个支队,总队长和三个支队长都是杜月笙的人,戴笠决定釜底抽薪,开办两个特训班培训五百人去当营连级军官。
正因为余则成不是“特工科班”出身,所以潜伏技能并不出众,要不是在延安受过一段时间特训,可能刚回到军统就暴露了。
跟余则成的“半路出家”不同,吴敬中在真实的历史中,不但曾经是我方优秀人才,还在莫斯科受过苏联特工部门的特训——他和沈醉的姐夫余乐醒在我方都曾担任过相当高的职务,我们现在还能查到吴敬中(原名吴景中)在叛变前写的关于党校建设的文章。
苏联的情报与反特部门有多冷酷无情,掌握的技能有多先进,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
吴敬中和余乐醒、程一鸣等人回国后正赶上革命低潮,所以都真假难辨地被蒋系特务组织诱降,其中的程一鸣可以确定是假叛变真潜伏,余乐醒跟戴笠闹掰后又跟地下党恢复了联系,还在卫生间藏了一部电台,沈醉明知道姐夫“又回去了”,却在母亲严令下没有举报。
吴敬中是情报高手,余则成只是入门级别,所以余则成要想在“吴教官”面前隐藏身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吴敬中说余则成“心重手不狠”并非无的放矢:余则成至少有四次因为手不狠而误事,四位同志因为他的手软而陷入险境,他自己也因此而彻底暴露。
我们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吴敬中已经发现了余则成的真实身份,他之所以没有抓人也没有上报,其实是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做生意”的时候,两头不得罪才能赚大钱。
吴敬中什么时候确定余则成是峨眉峰,这个问题咱们放在最后再说,咱们先来看看余则成的四次手软,给同志们造成了多大风险和危害。
秋掌柜被捕,左蓝牺牲,全是马奎作恶,如果余则成早点将马奎铲除,就没有那两次悲剧的发生了。
余则成要想除掉暗中调查自己的马奎,可谓易如反掌:他化名劳文池,以“蟹”为代号潜伏在汪伪特工总部的时候,亲眼目睹了马奎叛变并供出了军统的潜伏组织,而且他就是马奎口供的记录员。
军统家规森严,尤其是戴笠活着的时候,对叛徒是宁肯错杀也不放过,“军统四杀手(也叫四大金刚)”中的陈恭澍和王天木被捕叛变,抗战胜利后戴笠是下了决心要将二人处死的,这一点在陈恭澍的回忆录《英雄无名》中有明确记载:王天木在手下庇护下潜逃,陈恭澍也准备越狱,结果戴笠坠机郑介民上位,这两人才捡回性命。
马奎的叛变供词白纸黑字外加红手印,那些档案不管有没有销毁,有余则成亲自作证,马奎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戴笠砍的。吴敬中要是发现“拙劣的马奎”还当过叛徒,肯定会一枪崩了他。
只要余则成指认,马奎必死无疑,但是余则成可能是顾念老马替自己接媳妇的情义,一直没有捅破窗户纸,这才导致了秋掌柜断舌、左蓝中枪。
吴敬中用秋掌柜换回了李涯,这个李涯又成了余则成最大的威胁,如果是“军统六哥”郑耀先坐在余则成的副站长位置上,早就找茬把李涯干掉了。
其实余则成要杀李涯,根本就不用自己动手:上校特派员陆桥山在咖啡馆被狙杀,现场附近抓到了李涯手下带枪的特务,余则成动用酷刑审问,显然是拿到了对李涯不利的口供,甚至那口供就是余则成编造的——那小特务被打得浑身是血也不愿在口供上按手印,大家就知道那口供肯定有问题了。
戴笠坠机后,郑介民当了军统最后一任正局长和保密局首任局长,后来又升任“国防部次长”,他的心腹陆桥山被杀可是一件大事,只要余则成通过一些渠道向郑介民“泄露消息”,李涯肯定会被押赴南京处死,吴敬中也不会愿意得罪老同学(郑和吴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去救李涯那个不省油的灯。
余则成一时手软放过了李涯,让李涯跟谢若林联起手搞到了翠平的录音,结果是余则成跟廖三民联手干掉了谢若林,还是没动李涯——除掉李涯可以借郑介民之刀,杀掉谢若林却需要廖三民亲自开枪,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李涯和谢若林谁的危害大?除掉哪个更容易?
余则成不但放过了李涯,居然也没有除掉叛徒、汉奸、特务许宝凤,而是只把她关了起来,廖三民牺牲,完全是没有斩草除根的结果。
余则成三次手软,放过了马奎、李涯、许宝凤,直接导致了秋掌柜被捕、左蓝廖三民牺牲,翠平撤退途中被许宝凤拦截,也差点用那枚美制攻坚手雷与特务同归于尽:如果廖三民不抱着李涯跳楼,如果翠平战斗经验不足,余则成必然暴露,那时候吴敬中也得吃不了兜着走,李涯执行“黄雀计划”就有可能成功了。
我们说余则成的手软让秋掌柜、左蓝、廖三民、翠平陷入险境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另一种说法太直白,笔者不好意思出口。
李涯和谢若林都对余则成构成了致命威胁,他为什么只除掉谢若林而不除掉李涯,我们不能往狭隘方面猜测,但是余则成对穆晚秋的心慈手软,却绝对是留下了一个巨大隐患——当时余则成的联络人是准备让发现余则成翠平是假夫妻的穆晚秋彻底闭嘴的。
穆晚秋是什么人?那可是铁杆汉奸的侄女,在日伪高级子弟学校被很多纨绔子弟追逐的对象——从穆晚秋跟翠平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穆晚秋不但不反感那些追逐,还有点骄傲的意思。
穆晚秋可以公然表示愿给余则成“做小”,却不允许谢若林拈花惹草,这种心态,用曹操那句名言就能概括。同时我们也会很难理解穆晚秋对余则成的“感情”:余则成和吴敬中都把穆连城当肥羊来宰,而且余则成人到中年貌不出众,说穆晚秋对他“一见钟情”,您信吗?
不管穆晚秋的感情真假,她到达延安后公开在广播中朗诵自己的诗作,而且两次报出“晚秋”之名,这岂不是要把余则成往绝路上推?
不管穆晚秋是有意还是无意,当她的声音从延安的广播中传出的时候,吴敬中目光如刀刺向余则成,那时候他已经百分之百确定余则成就是卧底了。
穆晚秋最后成了余则成的“搭档”,这简直就是往吴敬中眼睛里插棒槌。如果吴敬中依然是余则成在“海峡计划”中的上级,他一定会打余则成的黑枪:你前三次心重手不狠,已经让你的四位战友身陷险境甚至牺牲,现在又跟穆晚秋出双入对,真以为我是瞎的吗?
其实穆晚秋的声音从收音机里传出的时候,余则成就已经彻底暴露,吴敬中之所以看破不说破,肯定有他的考量,这也让我们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吴敬中是像程一鸣一样假叛变真潜伏,还是像余乐醒一样迷途知返?
吴敬中的身份不好推测,但余则成因穆晚秋而暴露,却是毫无疑问的,读者诸君将史料和电视剧结合起来看,会如何评价余则成这四次“心重手不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