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了这个时间点,基层栈子粮农民盼+等了一年,在没有任何希望之下选择卖粮;
2)去年早卖粮没有赔钱或少赔,叠加玉米价格深跌,一部分人选择不计成本卖粮;
3)手中持有陈粮的粮商们,在十月份也没有看到希望,与农民一起选择卖粮;
正是这三种情况导致市场的供应量显得非常宽松,但这只是表达了供应量,很多人没有关注收购量,这个收购量的主体,以东北来看,除了深加工就是港口。
换言之,收粮主体是历史级别的少。
当下这个时间点,黑龙江东部的直收粮量级很少,辽宁大面积减产(虽然辽宁产量占比在东北较少),吉林只有零星上市一丢丢,怎么能说新季玉米的供应量级大呢?
如果按照“供应量级大”这个逻辑分析,是不是进入到11~12月份后,玉米价格就要“崩盘”?是不是要跌至1元3斤才是逻辑正确呢?
所以,当下行情下跌根本原因——不是供应量级过大,而是收购或存粮主体较小导致的。整个东北区域最大的玉米接收口只有深加工,深加工短期之内成为了“价格山大王”——我说了算。
我们再看看整个市场最最最大的收粮主体——烘干塔、贸易商、粮贩子、机器手等,他们在做什么?恐慌、观望、做流量,只有极少极少数人在收购做未来涨价预期的囤粮,但也是小心翼翼,害怕行情波动后成为落价的“受害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叫喊着“国家队”入市收购后会提振市场的根本原因。
他们到底能收购多少?想实现与当年“临储”不可同日而语,其目的就是做好引导,吸引基层贸易商大量入场收粮、囤粮,从而实现价格的平稳。
更是很多贸易商嘴中的“引君入瓮”之阴谋论,也是小编独创的——猴子不上竿,多敲几遍锣的观点。
别看年年贸易商哭着喊着不存粮,但,只要行情出现涨价苗头,各种利好信息加持后,就会涌现一波又一波的存粮主体,然后把价格推高,去赌未来涨价预期。
最后,一波又一波的人受伤,然后怪市场,怪期货,怪资本,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操作策略当“遮羞布”。叫喊着——年年都上当,当当不一样,为什么会如此?
一句最“插肺管”的话送给你们——穿新鞋老路,“贪”字路上左一刀右一刀,刀刀要你命。2023年度的玉米市场,真就没有“胜利离场”的机会吗?不就是一个“贪”字吗?
由于下行周期,也可以说是行情低迷年,玉米的利润值基本就是20~100元区间,想赚取更高的利润,几乎无可能,除非出现极特殊的洼地行情。
但大多数人收到手的玉米,看到20~30元的利润,就想赚50,看到50元利润,就想赚80~100元,结果就是——想要的越多,赔得也越多,完美与胜利离场错失。
也是小编常说的一句话:“何时进场不是特别重要,何时离场最最重要”。不同的行情趋势,要有不同的交易策略,如果“贪”,就会埋进坑,怎么死的?憋屈死的!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10月7日,快乐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走到这个时间点,满网络“哭爹喊娘”的喊东北玉米大减产,请问,为什么此时“减产声音”荡然无存,落价就像吃了泻药一样,泻立停根本止不住。
谁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为啥减产要落价?为什么?说明一件事情——减产不耽误落价,增产不耽误涨价,减与增都不耽误涨与落。
更说明一件事情——减产只是玉米市场的“口香糖”或者是“故事会”,被大家玩儿坏了,嚼烂了!
有人会说,现在减产还没有体现出来,到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请问,啥时候体现出来?明年这个时间点吗?明确告诉您,明天的行情比今年还要“拉稀”!
难不成等到2026年吗?2026年会涨价,你的粮能等到吗?一年一个行情走势,不要再自欺欺人,不要再掩耳盗铃了!
接受事实,承认事实,那么难吗?但有一点,只要行情发生转折或拐点,“减产”这个故事就会浮出水面,然后再次成为玉米市场的“口香糖”——那叫一个诡异,您就瞧好吧!
咱们言归正传,黑龙江深加工是哗哗落价,某屿的价格却一直“按兵不动”,但从昨天开始也加入到了落价大军中。
1)黑龙江北安象屿昨日正式开始收购,收购即落价,由开秤30水分0.78元,跌至0.775元,下跌5厘钱。今天又下跌5厘,收购价格来到0.77元。仅仅一天时间就落了1分。
2)黑龙江绥化象屿从开秤一直“巍然不动”,但从昨天开始,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落价,从30水分的0.79元,落了5厘,跌至0.785元,让人猝不及防。
3)炒的热热闹闹的“双城直属库”昨天启动玉米收购,国标14水分三等以上玉米收购价格2100元,现在已经贴出来公告,有可能(不代表正确)增储已经正式启动。
你以为只有某屿落价吗?不好意思,落落以落落!①黑龙江北安象屿:30水分0.77元,落1分。
②黑龙江中粮龙江:30水分0.804元,落1分。
③黑龙江京粮龙江:30水分0.7878元,落5厘。
④黑龙江青冈龙凤:30水分0.7878元,落5厘。
⑤黑龙江肇东成福:30水分0.8282元,落5厘。
⑥黑龙江新和成生物:30水分0.7838元,落1分。
⑦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阜丰:30水分0.788元,落5厘。
综上,前期跃跃欲试想要抄底的黑龙江贸易商是不是跌出“一身冷汗”,如果前期认为低点可以收粮的人,相信看到这样的价格会直拍大腿。
但是,深加工的价格已经全线向1900元大关挺进,如果收购成本跌破1900元,相信黑龙江的贸易商朋友可以入场了,能收多少,离场路线规化好,可以搂它一波。
前提是一定不要认为1900元就是今年的低点,因为,后面还会有更低的低点在等着所有人。
再看吉林、辽宁、内蒙古地区,也在哗哗的落内蒙古融成玉米:1.03元,落1分。
内蒙古巴山淀粉:0.97元,落1分。
内蒙古呼伦贝尔阜丰(扎兰屯味精厂):30水分0.804元,落5厘。
吉林大合生物:30水分0.844元,落5厘。
吉林公主岭中粮:30水分0.844元,落1分。
对于整个东北市场而言,现在落价相对是一件好事,如果从现在开始反转大涨、暴涨,非常有可能提前透支后期的行情,对于未来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现在卖粮的群体相对来说,还是极少数,进入到10月中旬以后,农民才开始正式收割玉米,11月份才会正式收割完毕,市场才步入正轨。
今年收购主体大比例的增加,增储力度也给力前几天小编告诉大家辽宁第一批增储收购量级为50万吨,还有会第二批,第三批等等。黑龙江地区第一批增储的收购量级为280万吨,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等等。
同时某储粮的“轮换粮”与“一次性增储”同时进行,对于贸易商来说,更新、更高的考验到来,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知道何时就会被市场“活埋”。
所以,对于市场的各种消息和操作一定要谨慎、大胆、心细,否则根本玩不转。
不要以为众多的收购主体的入市,是为了“保护粮价”——请不要在那里“意淫”。只有一个目的,保证、保护农民粮食卖得出去,不能出现卖粮难,仅此而已。
市场化收购——市场涨,涨价收,市场落,落价收。但不管如何,只要收购就是好事,收得越多越好,越减轻市场的供给压力。
华北市场很“诡异”反观华北玉米市场,基层玉米棒又又涨价了,是真的涨了?还是玉米棒水分大幅度的下降呢?值得所有农民三思啊!
这两天以山东深加工的风向标的企业涨落幅度相对较平和,没有出现特别大的过山车行情,但是,这样的行情能够稳定的住吗?门前到车辆才600多台,为什么没有涨价呢?
昨天山东南北两地有代表企业出现了“诡异”现象——山东恒仁工贸一天之内上涨了1.5分钱,收购价格不带票1.06元,带票1.065元。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却在一天之内下跌三次,共计跌了1.5分钱,不带票价格:15.5水分以内1.055元,15.5水分以上1.05元;带票价格:15.5水分以内1.06元,15.5水分以上1.05元。
一个南,一个北,同一天一家涨了1.5分,一家也落了1.5分。他们在等什么呢?相信聪明的人一定懂得!企业在等车,不来我也不涨,即使涨也是微涨,只要你车来,我就落,杀你个“片甲不留”。
掐指一算——今天晨间到车量级一定会有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正确,不作为投资依据,全当胡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