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唐代诗人元稹打标签,肯定让人眼花缭乱,学霸、大诗人、宰相、浪子、情种……。
当然,元稹也被很多人概括为渣男。如果不那么严苛的话,说他是个不加掩饰的任性诗人也可以。元稹做官还是有一定名声的。
这个世界是阴阳共生构成,万物形形色色,人性千差万别,正是世界的精彩之处。
元稹自小就很聪颖,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妈妈郑氏。在郑氏的悉心教导下,元稹九岁的时候,文章就写得有模有样。
唐德宗年间,年仅十五岁的元稹参加帝国教育部(礼部)组织的明经考试,顺利过关。即便明经出身不如进士,元稹无疑也是个学霸。
唐朝名相令狐楚是个大才子,比元稹年长十三岁,两人起初并没有交集。令狐楚被称为唐朝一代文宗,还是李商隐的老师。不过他擅长的是骈文,对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不感冒。
元稹取得明经出身的时候,令狐楚的官位还不高。当时几个节度使争着聘请他做幕僚,因为令狐楚的文才天下知名。
贞元十七年(802年),元稹二十四岁,在长安通过了组织部(吏部)的公务员考试。和他一起过关的,还有大诗人白居易,两人自此相识,结为一生的好友。他俩最初的职务也一样,都在国家图书馆就职。
令狐楚那会儿还在军镇的幕府里担任判官。不过令狐楚有个优势,他是进士出身,仕途一片光明。
元稹和白居易考公务员的路子相较而言要容易一些,他们都放弃了最难考的进士。年过半百还没考过进士的人很多,这说明元稹和白居易都比较务实,不争进士那个虚名。
唐宪宗初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的干部选拔考试,以头名状元的身份成为皇帝身边的言官(右拾遗)。这一年元稹二十八岁。白居易三十六岁时候才升任左拾遗,杜甫当年担任左拾遗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
左右拾遗都是正八品,官阶不高,但职务还是挺荣耀的。元稹堪称青年才俊。
再说令狐楚,在地方上磨炼多年,迎来了人生转机。他被调到京城,成为宪宗皇帝的御用秘书。后来经财政部的朋友皇甫镈举荐,令狐楚入职翰林院,担任中书舍人,想当于宰相的助理。
元稹当时和令狐楚仍没有往来。他在言官的任上可谓尽职尽责,给宪宗皇帝上书,批评弊政,又提出太子属官的选拔建议。说进了宪宗皇帝的心坎里。
宪宗特意召见元稹,和他商谈治国方略。不料皇帝身边有人嫉妒他,背地里使坏,元稹被调离京城,度过了十年的地方官生涯。
这十年间,元稹在官场不得意,但情场得意。而且,元稹在诗坛也成了一位领军人物,他和白居易号称元白,他们的“元和体”诗作天下闻名,从京师到天下各地的胡同里,人人都吟诵、传抄元白的诗作,甚至引起了纸价上涨。
元和十三年(818年),皇甫镈被任命为宰相,马上推举令狐楚担任了地方军政大员,河阳节度使。令狐楚在军中任职多年,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政绩斐然。
次年,由于两个宰相裴度和皇甫镈不能和睦相处,裴度被免去宰相职务,调离长安。皇甫镈是宪宗跟前的红人,经他提议,令狐楚荣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实权宰相。
皇甫镈把令狐楚推上宰相的位置其实私心不小,因为令狐楚不会和他对着干。但令狐楚的确很有才干,否则也当不了宰相。
当时元稹回到京城已经四五年了,任职膳部员外郎。说白了就是后勤部门的小官,甚是无聊。
元稹和令狐楚的交往,得益于他的诗名。令狐楚热爱文学,虽然贵为宰相,仍有一帮诗人朋友。他不光自己写诗,也时刻留意着坊间流行的诗作。
一次,令狐楚下班途中遇见元稹,主动上前搭讪:“我早就拜读过阁下的大作,只恨读得太少,相见恨晚。您可否把所有的作品都给我一份,让我慢慢欣赏?”
元稹一听当朝大宰相喜欢自己的诗,受宠若惊,又按捺不住得意,马上给令狐楚送去了自己的诗集。
除了诗集,元稹还附上一篇自序,讲述自己写诗的心得,语气很谦逊。令狐楚看了信,读罢元稹的诗集,赞叹不已,把元稹比作唐代的鲍照、谢朓。这两人都是南朝的著名诗人,很有才华。
元稹和令狐楚结为忘年之交。两人时不时切磋学问,作了新诗就马上请对方品评。如果这样的友谊能保持下去,必然传为佳话。可惜他们的友谊没能维持多久。
元和十五年(820年),大唐中兴之主宪宗皇帝李纯驾崩,唐穆宗李恒面南背北。
唐穆宗很不喜欢皇甫镈,因为他涉嫌给宪宗皇帝进献成仙之药,导致宪宗年纪轻轻就身亡。皇甫镈很快被穆宗皇帝撤了职。
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旷日持久。皇甫镈是这场纠纷里的重要人物,和前任宰相李逢吉结为同盟。而元稹一向很厌恶皇甫镈擅权。
皇甫镈还没倒台时候,元稹认为令狐楚在宰相的位置上缺乏主见,几乎是皇甫镈的复读机。元稹逐渐对令狐楚也心生不满,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皇甫镈被打发走没多久,有人告发令狐楚的亲信下属欺压百姓,大肆贪污。于是令狐楚也被免去宰相职务。
这时元稹时来运转。皇宫里的嫔妃、宫女们很爱读元稹的诗,称他为“元才子”。穆宗看了元稹的诗也喜欢,命人送来他的诗集细细欣赏。一看之下,穆宗赞叹得无以复加,问元才子人呢,给我请过来。
元稹没想到穆宗成了自己的铁杆粉丝,喜出望外。他摇身一变,成为翰林院承旨学士,兼中书舍人。
期间,令狐楚又被贬官,赴任衡州刺史。元稹奉命书写调令,他不再隐藏对令狐楚的不满,在文件中写道:“令狐楚以文才得到重用,宪宗皇帝爱才,授以宰相。然而令狐楚不明事理,交接奸邪,还阻挠宪宗征讨淮西,凭借朋党窃据高位,妨害朝廷选拔贤才。”
令狐楚一看傻眼了,自己在元稹的眼中居然如此不堪。生气归生气,令狐楚也无可奈何。元稹已是穆宗眼前的红人,后来还做过三个月宰相。
元稹和令狐楚的交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此后两人再也没有交往。
除了白居易,元稹大概没有第二个知心好友。元稹对令狐楚的态度稍显不妥。虽然令狐楚没有提拔过他,但两人之前的交情毕竟不错。元稹不应该在令狐楚被贬官的时候说坏话,这和落井下石没什么区别。
参考文献:《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