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版《花牌情缘》想聊一下文化传承

悉言社 2017-07-07 22:17:11

文化传承,这个词实在太宏大了,社长自知没法把握好,所以,这里只是小小的讨论一下。为什么想谈这个?那是因为前不久(其实挺久了,已经是去年的事了)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叫《花牌情缘》。

《花牌情缘》(ちはやふる),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末次由纪的同名少女漫画,作品以日本传统纸牌游戏“歌留多”为核心,描写了寻梦少女绫濑千早和同伴们的青春故事。看完后,社长瞬间就被广濑铃圈粉了!而后又补了她主演的《海街日记》,然后就苦苦等待她的《四月是你的谎言》,好想做广濑铃“友人A”啊。

在看完《花牌情缘》后,社长就对这个叫歌留多的卡牌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查了很多资料。

据维基百科介绍,歌留多(かるた)又称“歌牌”、误称为“花牌”。歌留多一词是源于葡萄牙语“carta”,意思为纸牌。歌牌从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中期开始盛行。而《花牌情缘》中的歌留多指竞技歌留多,即使用《小仓百人一首》歌牌,为歌牌比赛的主要形式。过去为日本宫廷游戏,近期才演变成竞技项目。从1955年开始,每年1月上旬,滋贺县大津市的近江神宫都会举行歌牌名人战;歌牌女王战则是1957年开始举行。由于比赛激烈,故竞技歌牌又被称为“榻榻米上的格斗技”。关于竞技歌留多规则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查。

《百人一首》(ひゃくにんいっしゅ)原指日本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歌人藤原定家私撰的和歌集。藤原定家挑选了直至《新古今和歌集》时期100位歌人的各一首作品,汇编成集,因而得名。这份诗集今称为《小仓百人一首》。后来,集合100位歌人作品的一般私撰集,亦称作“百人一首”。今日的“百人一首”多指印有百人一首和歌的纸牌,或是用这种纸牌来玩耍的歌留多游戏。在竞技歌留多中,需选出与读手朗诵的上句所对应、只写有下句的纸牌。所以,必须将一百首和歌全部记住。

看了不少资料后,社长脑子里冒出了一堆问题:日本的歌牌、和歌传承至今,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何深层次原因?歌牌从宫廷游戏发展成竞技项目,又经动漫、影视作品进行推广,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日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远胜于日本,诸如唐诗宋词等,是否也能借鉴这样的方式来传承推广?

于是乎,社长就把这些问题放到了知乎等问答平台上,但是知乎上并没有人回答,反倒另一个不太知名的平台上有不少专家给出了解答。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柴可辅说,和歌与歌牌是非常好的例子,说明传统的延续,关键在这种传统与民间趣向的接洽度。和歌之所以能长传不断,是因为美的诗附着于好的歌,音乐旋律与音乐节奏接洽了民间“传唱”的需求,使之走入了民间生活。歌牌也同样,和歌的词(诗)接洽了民间“博技”的需求,使之走入了民间生活。

柴可辅认为,传统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对这一传统源初的“设计”样式的复制,而在于其是否能容纳与承受“来自民间的叛逆”。和歌在发展中始终不断地自我否定,音程、调性等要件几番变革,从而不断适应着民间音乐需求的代际叛逆;歌牌的游戏规则也如此,不断增减,以容纳民间博技的趣向折变,所以它们得以与民间共存。

柴可辅还提及了天后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当时多少所谓精英嘲笑这歌?须知《水调歌头》不过一个词牌名,无曲无唱,先天只有半条命了,先天与民间需求存在隔阂。如果不能自证对民间生活的必需性,那么诸如唐诗宋词的不景气也无足怪了。”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吴炫则认为,我们和日本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传统,而在于有没有创新能力。日本是一个尊重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而中国是一个轻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所以变器不变道的弱创新,是我们的特点。

“日本的现代化路径和中国不同,他们的传统外表下,都是现代化的各种机制。我国玩传统的那伙儿人,是真的很传统,怎么指望他们用现代的手段来复兴传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黄冠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任利荣认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实。文化断层势必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形式可以多样,可是灵魂的拯救更加紧迫。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周珠法则说:“像这样的创新,各人理解不同,我认为唐诗宋词不应该这样,小日本这些不值得学。”

纵观以上各位专家老师的观点,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的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的方式,有的老师则认为日本的方式不值得学习。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作为被霓虹动漫作品“荼毒”的一代人,我们要铭记历史,但日本又确实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日本对寺庙的保护。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讲中国保存至今的唐朝纯木构建筑的,社长查了一些资料,据说全国仅剩下四处了,而日本却保留了大量唐朝时期造的纯木构建筑。

很庆幸,现在的年轻一代越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很多人自发推广汉服,期待有一天不会再有人觉得穿汉服奇怪;古风音乐的兴起,使很多人对传统乐器产生了兴趣,歌词中对优秀古诗词和典故的引用,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些文化瑰宝。

1 阅读:1

悉言社

简介: 关于ACG圈、互联网圈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