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CBA 外援政策迎来了重大变革,从上赛季的四节四人次陡然增长至四节七人次。这一调整让多数人习惯性地认为,外援数量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压缩国内球员的表现机会,阻碍他们的成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外援数量的增多,确实对球队人员结构产生了影响,但这只是各队板凳席末端的两名球员被挤出常规轮换阵容甚至大名单。然而从某种角度看,这并非坏事。这些球员在球队中原本就难以获得充足的上场时间,成长空间有限。如今,他们转投次级联赛或者参与野球赛事,反而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赛场上外援人数的增加并没有让国内优秀球员的光芒黯淡,真正有实力的球员,依旧在闪耀。就拿徐杰来说,本赛季他的表现堪称惊艳,打出了小外援级别的数据和影响力。还有林葳,场均砍下 21 分,这样的成绩甚至超越了不少外援。无论外援环境如何变化,自身实力过硬才是王道。
更为重要的是,外援增多促使比赛模式发生了转变。以往部分球队过度依赖外援进攻,而如今,外援必须在防守端投入更多精力。以广东和山西的季后赛对决为例,徐杰、胡明轩等国内后卫所面对的不再是国内普通防守球员,而是迪亚洛和古德温这样能攻善守的顶级外援。
尽管在本轮系列赛中,胡徐的发挥可能未达预期,但不可否认,提前置身于这样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中,对于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在国家队比赛时适应国际赛场的节奏,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与顶级外援的对抗,他们能够更快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和战术意识,从而实现自我突破。
从联赛整体层面来看,外援数量的增加极大地提升了 CBA 的精彩程度。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外援汇聚,为比赛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观赏性。球队之间的战术博弈更加复杂多样,球迷们也能欣赏到更高水平的篮球盛宴。
下赛季的外援政策尚不知道,但从消息来看,归化球员大概率会进入外援政策的考量,因此各队外援只会多不会少,这对于国内球员是考验也是进步的机会,谁能抓住机会,谁能在联赛里打败外援,谁就能获得国家队的青睐。
规划?增加外援?参考足球,走这条路,绝对走不通。真正的路在青训、在校园。
广东被山西剃秃了[鼓掌]
外援支持四节五人次(第四节只能上一个),不赞成亚洲外援不当外援(替别人培养人才),这样青年队球员才有机会上一队打上球!
该整顿一下了裁判系统了,操纵比赛太厉害了,没有尺度选择性失明,球迷花了钱看了啥东西。
在CBA打的就是外援能力,能力在天赋面前努力都是徒劳。不要对宏远抱太大理想,今年广东宏远引援(外援)不力,总经理朱总有责任,本土球员培养方面除胡明轩和徐杰,其他人毫无进步,相对其他球队的本土球员是在倒退,这是主教练杜峰的责任,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培养的,培养了那些人失误多,没有球商还不敢打。以前猛是因为还有易建联,等于比其他队多一个外援,易建联有外援实力,易建联退下之后等同你和其他队同一个水平,区别就是外援的强弱,你外援找不好的,你就别抱太大理想了,本土的都是中国人体质,中国人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