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还原真相!母亲救女致施暴男孩脑震荡,法律为何认定“防卫过当”?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4-01 22:08:46

3月29日,四川威远县人民法院的一纸调解书,将一场泳池暴力冲突推至公众面前。监控显示:当男孩几次抢夺女孩母亲手中的皮球失败后,他突然死死按住女孩后颈,将她整个头摁入水中。那一刻,每个目击家长都惊呆——这不是孩童嬉闹,而是赤裸裸的暴力欺凌,女孩很危险!(源自成都商报、青年说等媒体)

女孩母亲冲上前时,男孩仍压着女孩的头不肯松手,女孩母亲阻止中致男孩脑震荡和胸部挫伤,31天的住院治疗,让这场冲突从民事纠纷升级为司法案件。当"赔偿8500元"的调解结果公布时,全网家长的神经瞬间紧绷:当我们的孩子正在被伤害,法律的天平该向理智倾斜,还是向本能低头?

三个扎心细节撕开法律困境

一是年龄成了“免罪金牌”: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但男孩按头行为未被定性为“严重暴力”,反因母亲反击导致其受伤更重,司法天平向“伤情结果”倾斜;二是紧急状态不被“共情”:女孩被按入水中的4秒时间,可能被认定为“瞬时侵害”,但哪位母亲能冷静计算溺水致死需要多少秒?;三是“完美受害者”悖论:如果母亲不动手,女儿真出意外谁来担责?可一旦动手伤了人,见义勇为立刻变成“互殴”。

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要相信法官的公正和智慧,事实或不是我们网友评判的那样,下文会有分析。

家长遇到孩子被侵害,该怎么做?

先隔离再理论,立刻用身体隔开施暴者,优先确保孩子安全,避免直接肢体对抗;证据比拳头重要,第一时间拍视频、找目击者,泳池案如果有监控证明按头时长,母亲责任可能大减;善用“紧急救助免责”:《民法典》184条明确规定,救人造成损害不担责,但切记别补刀。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法官在调解时,对女孩母亲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阐明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女孩母亲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女孩母亲在制止男孩按头动作后,或有发泄愤怒情绪的补刀动作,导致男孩受伤,触犯了相关法律。这个细节再次说明,家长在孩子遇到未成年人侵害时,保持理智的重要性。

写在最后

泳池里的这场冲突,反映了未成年人保护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复杂性。我们既要警惕“以暴制暴”的失控,更要追问:当法律将母亲的本能反应贴上“过当”标签时,谁来守护孩子在挣扎中的那几秒?

值得欣慰的是,法官在调解时特意强调“双方家长应加强子女安全教育”,这记警钟不仅敲给施暴男孩的监护人,更是对全社会说的。真正的未保法精神,不该是让受害者为施暴者的脆弱买单,而是教会每个孩子:你的拳头不能成为别人的噩梦,你的教养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法律或许能算出8500元的赔偿金,但算不出一个母亲推开恶意的勇气值多少钱。 当我们的孩子走出泳池、校园、游乐场,愿他们记住:正义永远不会溺亡在冰冷的水底,它终将浮出水面,化作照亮黑暗的光。

你认为孩子受到伤害时,家长需要怎么施救?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