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火了!中国“切断”世界最长河流,美日直呼:绝对不可能

万事浮华 2025-02-18 17:17:21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前言·】——»

极端高温的天气曾让苏丹关闭所有的学校;

严重的洪水,曾连续数年淹没苏丹三分之二的国土;

到了雨季,几乎全是土路的苏丹,交通彻底瘫痪,完全失去与外界的联系。

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助苏丹修建大坝,“斩断”世界上最最长的尼罗河,简直是痴人说梦!

美日更是直言: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谁料,中国看后直接拍胸脯接了下来。

美日更是坐等看好戏,哪知,几年后,却被打脸!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苏丹的困境·】——»

面对这国内没电,没设备,洪水来了只能“等死”的状态,苏丹政府忍不了了。

他们直接拿出18亿美元的项目款,进行招标。

要求建设一座能够一举解决电力供应、农业发展,和防洪减灾等多重问题的大型水坝!

然,当美国和日本的专家考察后,他们都摇头表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专家估计,即使投入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设时间至少需要20年。

而日本专家则直接表示,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完成。

他们纷纷选择退出,甚至对苏丹的计划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痴人说梦"。

就在苏丹政府陷入困境之际,中国挺身而出,甚至还承诺在7年内完成大坝建设。

这一决定不仅让国际社会震惊,也让美日专家对中国的能力表示怀疑,甚至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那么,想要建设这座的水坝究竟有多难?中国工程师们又是怎么克服的?

«——【·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师们并没有被这些质疑所吓倒。

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建造大坝,首要克服的就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里的天气热得吓人,夏天气温常常高达50度,地表温度甚至可达70℃,

人们顶着烈日工作,即使穿上防护服,也常常会中暑或者缺水。

要是赶上沙尘暴,不光影响工程进度,还会把机器弄坏。

地质条件也不友好。

尼罗河两岸的石头都风化得厉害,土地松软,随时可能塌方。

挖地基的时候得多加小心,还要搭不少支撑架子。

更糟的是,这里还有地质断层,修大坝的时候得考虑地震的影响,设计十分费劲了。

交通和后勤保障也是个大问题。

路况差得很,运送大型机器和建筑材料时常要先挖出一条路来。

电力供应不稳定,工地上到处都是轰隆隆响的发电机。

要是有人生病或受伤,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只好在工地上自己弄个医疗站。

别的困难也不少。

各地的工程师们语言不通,文化习惯也不一样,而且当地的工人大多没什么经验,得花很多时间培训他们。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工程师们也是挨个解决。

为了确保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他们研发了特殊配方的混凝土。

此外,他们还为工人搭建了空调房,改善施工环境。

对于地基,工程师们运用深层搅拌和高压旋喷技术加固地基,用水冲刷掉风化层后再进行地基加固。

他们还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灌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坝体的密实度和抗渗能力。

此外,苏丹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中国工程师们就地取材,建立临时工厂,生产所需建筑材料。

他们还开辟新的运输路线,通过海运和空运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

除了技术难题,环境保护还有部分居民搬迁,也是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

不过最终,都在中国和苏丹的共同配合下,克服了重重困难。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提前完工。

当麦洛维大坝顺利建成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各方态度·】——»

那些曾经嗤之以鼻的美日专家不得不改变态度,承认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强大实力。

甚至连《华尔街日报》这样的西方媒体也表示,中国的基建水平是其现代化建设中最具体、最令人赞赏的方面。

对苏丹来说,麦洛维大坝的建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庆祝仪式上称赞这是一项"世纪工程"!

毕竟,麦洛维大坝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苏丹的电力供应,使苏丹一跃成为拥有全国性骨干电网的国家。

随后他宣布,从大坝建成后,苏丹的民用电和工业用电费用将降低25%,农业用电费用降低30%!

同时,大坝还显著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灌溉面积达100多万亩,覆盖了尼罗河两岸400公里范围内的农田。

苏丹民众对中国帮助建设麦洛维大坝表示衷心的感谢。

苏丹甚至将麦洛维大坝的图案印在了新发行的纸币上,以示对这一伟大工程的珍视。

«——【·结语·】——»

麦洛维大坝的建成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苏丹人民对中国工程师表示敬佩和感激,认为中国是苏丹最可靠的朋友。

这座大坝成为了中苏友谊的象征,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担当。

信息来源:新华社,2006年1月21日,中国承建尼罗河上的第二条大坝

0 阅读:0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