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遭到撤职,自称当年是为了帮廖汉生,廖汉生回忆:没那么简单

近现代史源 2024-05-30 22:20:37

开国少将丁盛,军中绰号“丁大胆”,解放战争末期打出“腰斩七军”的名局,重创桂系军事集团;62年他又指挥了对印反击战“瓦弄大捷”,真正成为一代名将。也正是因为丁盛过人的战功,1973年他在许世友之后成为南京军区新任司令员,军中地位显赫。

不过1976年丁盛牵扯“两案”,案发后被隔离审查并最终开除党籍军籍、退出现役。直到将军去世前,他还在多方奔走,希望能够恢复自己的党籍和名誉,但并没能成功。丁盛的一生起落很大,令人唏嘘。

他被撤职、除籍的原因,长期以来有多种说法,包括“得罪”过一些元帅及重要将领,但其实没有确证;唯一能查实的,是1976年8月8日晚,丁盛与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等人在上海延安饭店见面。后来这几人供出了丁盛,说丁盛泄露60军的布防情况,担心指挥不动,让他们“早做准备”。不久后,这些人就给上海民兵发枪7万余支、酝酿动乱。出了这样恶劣的事情,又加上几人的供词,丁盛当然是难逃干系了。问题在于,他们的供词是真是假呢?

那一晚,延安饭店的房间里确实只有4个人。但谈话内容却扑朔迷离,事实上还涉及到一个关键的“第5人”,就是廖汉生。丁盛晚年回忆,自己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对于革委会和相关集团的事情并不关心,甚至十分反感。76年8月他考察完沿海防务,在上海延安饭店休息,并不打算见马天水等人。

但巧合的是,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那几日因病去上海就医,希望丁盛能够给当地主管部门打个招呼,妥善安排治疗事宜。丁盛与廖汉生是军政搭档,平日里关系也还可以,廖汉生的军队资历更是在丁盛之上。他当然不会推辞,于是便给上海市委拨了电话,关照廖汉生的事情。如此一来,马天水等人知道丁盛到了上海,当天晚上便登门拜访。

丁盛称“三人都到了门口,也不好赶出去”,只能礼貌性地见一下,时间不到1个小时,基本是在寒暄,没有涉及军队及布防问题。关于60军的事情,完全是马天水等人诬陷自己。丁盛表示:60军是我亲自向中央军委打申请、调来加强防务的,我有什么好担心?马天水等人的供词前后矛盾。恢复自由后,丁盛曾试图找当事人给自己作证,澄清当年的那些“不实之词”,但根本没人理会他。

如果丁盛所言属实,这个案子就有蹊跷。不过作为关键人物的廖汉生将军,后来也谈起过整个事件的经过,与丁盛的描述有较大出入。廖汉生指出,76年8月,自己确实请丁盛给上海市委打过招呼,属于帮忙性质。虽然自己是南京军区政委,但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些事情不经过大军区司令员,不会办得那么顺利。

但廖汉生同时强调:马天水等人与丁盛的交谈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并非丁盛说的“不到一小时”。廖汉生和丁盛是同一单位的平级干部,两人在一个饭店休息,马天水他们对政委不闻不问,却只跟司令员在屋里谈话这么长时间;整个过程中,丁盛更是没叫楼下的廖汉生一起去谈,这在廖汉生看来十分奇怪。

七十年代,上海那几个人是谁的死党和下属呢?丁盛清楚得很,若无特殊事情似乎不该单独会面。如果司令员真有避嫌之意,何不把近在咫尺的廖政委叫过来?5个人谈话才更稳妥。廖汉生分析,事情恐怕不像丁盛说得那样简单。当然,廖汉生当晚并不在房间内,无法证实4个人的具体交谈内容。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5 阅读:2961
评论列表
  • 2024-05-31 05:52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冬草夏虫不语冰 回复:
    应该是军事聪明,其他事糊涂。[呲牙笑]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