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术与商业创新驱动的平台经济,早已无远弗届地渗入大众日常。不过,近年来,随着算法黑箱、“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不时引起关注,另一种声音也在浮现:平台治理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有没有利用技术优势侵害消费者权益,算法是否被滥用?基于此,1月3日,抖音宣布了推进平台治理透明化的十项措施,内容涵盖网络辟谣、防网暴、防沉迷、算法公开、突破信息茧房等。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算法透明化。抖音表示,未来,平台将面向社会全面深入地公开抖音的算法基础运作原理、运营机制,也将对外公布各类热点榜单的计算原理和机制,提高透明度,让每个人在抖音都有一个真实、多元、平等、友善的体验。就在年前,美团也宣布将采取八项措施,以保障算法导向正确。此次抖音从更广泛的维度采取平台透明化措施,显示了加强平台治理,打造良好网络生态的决心。这种积极作为、直面问题的诚恳态度,也有助于平台未来健康可持续运转。关于算法与平台治理透明化,人们已经有过很多讨论。颇具代表性的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算法不透明是平台刻意为之,以便通过突破规则的数据分析运营,实现商业规模的不断做大;另一种声音认为,算法技术具有高度复杂性,很难用通俗语言解释清楚,即便公开了,很难起到多么明显的科普效果。这样的争论,恰恰体现了人们对算法的迷思与误解。其实算法一直没有形成统一定义。学术界一般将算法视为在有限且明确的操作步骤内,将形式规范的输入值(inputs)转化为输出值(outputs)的技术,旨在减少计算机运行速度与存储空间的技术限制,提升计算机完成任务的综合效率。直白一点地说,就是通过算法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更好地完成某项指令。算法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倾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中立。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因为平台生产的内容面向的是数量巨大且立场、想法多元的用户群体,有人喜欢某一类内容,另一部分人的选择可能恰恰相反。平台上的用户兴趣与价值区分是极为复杂的,算法不可能操纵一切,决定一切。其作用就是通过对各类人群兴趣爱好的分析,找到优质内容的最大公约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实现平台治理的“帕累托最优”。从这个角度来说,抖音推进平台治理与算法的透明化,其实对平台也是有诸多好处的。
首先是驱魅。通过揭开算法的神秘面纱,让公众了解算法是如何运转的,进而避免用户对算法决策产生猜疑。比如在内容推荐算法中,如果用户知道推荐是基于他们过去的兴趣爱好以及内容的热度和相关性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就不会轻易怀疑算法是在故意推送某些不符合自己喜好的内容。这有助于消除算法偏见。
其次,也可以更好地借助社会力量监督审视算法,确保平台治理始终运行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通过算法透明,平台可以发现算法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偏差或不合理的决策规则,进而纠正潜在的歧视性因素。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预防,促进平台科技向善,共建良好网络生态。仔细想想,如同现实世界一样,互联网世界也总是在新问题的涌现、矛盾和解决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符合技术的钟摆效应。既要消除偏见,澄清误会,也要承认局限,修补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共识:既然确定了大方向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下去,不轻易动摇。始终要明白,平台与用户绝对不是对立的两方,也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是彼此依存,相互成就。所以,平台公布算法与治理规则,其实也是意在用一种“开放算法”,与用户一起共建共享,让算法更透明、治理更完善、服务更到位、生活更美好。当然,有必要提醒的是,算法往往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些平台可能担心算法透明会泄露商业秘密,进而暴露其数据优势,在未来商业化探索中遭遇更多限制。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在监管需求与企业利益之间,在公开透明与商业隐私之间,还要达成一个符合中道的平衡。这需要在监管方面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平衡好监督检查的力度与温度,使平台更好地实现治理透明化的最佳效果。长远来看,算法透明及治理也难以一蹴而就,这需要更充分的专业讨论与社会耐心储备,并在推进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规则,最终,实现平台利益、公众期待与监管需求的多方平衡,让平台经济更好造福社会。文/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