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山好汉的悲剧,只因一个好汉是朝廷的“内鬼”,作者在取名时就已点破

睦帆话古今 2025-01-05 11:44:55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是清代文人金圣叹对两部古典巨著的点评。《三国演义》满纸权谋,而《水浒传》则描绘了梁山好汉反抗压迫的壮举,这容易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生叛逆!

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昭彰正义。但归顺朝廷后,似乎注定了悲剧的结局。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尾,是许多读者心中的遗憾,但细究之下,却有迹可循。梁山之上,有位好汉实为“朝廷内奸”,施耐庵在取名时已透露玄机。

一、身居水泊,心系朝廷

若非宋江,梁山好汉或许不会接受招安,还会继续过着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在小说中,宋江是招安的坚定拥趸者,招安后立刻成为朝廷的先锋。宋江虽落草为寇,却未彻底与朝廷决裂。因为他是在大宋官场混迹多年的人,其“正道”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在某种程度上,宋江是梁山悲剧的幕后推手。他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因他坐上梁山首领之位,间接带领梁山好汉走向了不归路。明代李贽一针见血地指出,宋江“身居水泊之中,心在朝廷之上”。《水浒传》中,施耐庵在取名时已暗示宋江是“朝廷内奸”。宋江之名,谐音“宋将”,即宋代朝廷之将。这一点,并非无端猜测,《红楼梦》中人物名字暗示性格命运的例子屡见不鲜。施耐庵笔力巧思,不亚于曹雪芹。宋江,宋将,送将也!

宋江上梁山,送将上梁山,突出了一个“逼”字,这个“B”就是阎婆惜!梁山好汉中或犯大罪,或得罪权贵,被迫上山。但宋江与众不同,他只认为自己杀了阎婆惜,犯了罪,朝廷并未苛待他。即便痛恨高俅等贪官,也未将贪官与朝廷等同归类。如果将高俅比作豺狼,那宋江则是猛虎。他们在行事作风上有天壤之别,但对朝廷的效忠,想依附朝廷实现个人抱负的目的却如出一辙。

都说思想决定行动,宋江上梁山后虽有改变,却常把不敢背负朝廷的话挂在嘴边,强调自己是逼不得已。这对朝廷而言,无疑是在梁山内部安插了内奸,时刻宣扬正统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梁山好汉的思想。是一个十足的画饼大王!

当朝廷招安时,宋江不再掩饰,不顾反对,最终归顺。深受孔孟思想影响,宋江以为归顺后可洗清过去,重走正道。却不知,朝廷依旧暗无天日,他们无论如何效忠,也不可能将功折罪。对于朝廷而言,招安不过是借力使力罢了。

二、外号“及时雨”,心中有丘壑

当梁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虽然还有一个义字,却体现了宋江与晁盖的本质区别。晁盖立志与大宋皇帝作对,而宋江则忠心于朝廷。在晁盖领导下,梁山建立强大军队,多次击败朝廷。若晁盖继续领导,必不会接受招安。

宋江外号“及时雨”,总在危难中伸出援总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然而,现实中的宋江并非如此简单,他的帮助有目的,既为名,也为笼络人心。宋江的仁义,有虚伪性,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在精心打造“人设”。宋江并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只是出身普通农家而已。

照当时的情况,宋家只能算是一个殷实的中产之家。而宋江在郓城县当一个不入流的押司,就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跑腿办事员,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或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罢了。他担任的押司一职,不过是地方小吏,收入毕竟有限。但他出手阔绰,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他喜欢结交江湖人士,热情招待,动不动就大方赠送盘缠。一个如此出身的小吏,几乎不计成本地救人于危难,除了仁慈之心,另一个目的是宋江不甘心只做小押司,而且资金有后台支持。而他要当大官就得建功立业,就得听从朝廷安排做出个样子来,拿出个功劳出来!

作者开篇提到宋江的外号“及时雨”,声名远播,可见他做了许多扶危济困之事。一心只做善事的人自然有,但宋江不是。他结交和救济的多是落难或犯罪的江湖义士。作为朝廷基层小吏,宋江清楚自己做的事见不得光。阎婆惜若没有发现他与晁盖通信,也不会丧命。因为如果她一闹就乱了他卧底的计划,那你想嚷嚷让满世界皆知,那官府的人该如何收场?所以你不死谁死,而且你还花别人的钱养着小白脸。

误杀阎婆惜改变宋江命运,但未改变他思想深处的理论。宋江心中有丘壑,一心谋前程,奈何黑暗朝廷不容他。他将人生悲剧归结为贪官污吏,非封建社会腐朽。因为他的上司县令还算个好官,他自然知道朝廷只是奸臣当道,所以他上司把他刺配江州时就为了让他能“卧底”梁山,但他也要玩个欲擒故纵的把戏才行啊!所以半道上被梁山的人劫救时他就假装先来个半推半就,最后在江州浔阳楼上题个反诗把戏做足。

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即便没有阎婆惜这个插曲,宋江逼上梁山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因他做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宋江的投降主义在归顺朝廷前就有伏笔。武松杀西门庆上二龙山时,宋江劝武松遇招安则降,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可见,“正道”思想在宋江心中根深蒂固,他劝武松的路,也是他日后要走的路。

若宋江仅仅是押司,他的思想自然影响不了他人,虽然他人设做得好,但他知道只有当了领导才能一呼百应。当他取代晁盖后,他的言行直接决定梁山好汉结局。在朝廷未发招安旨意前,宋江就用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梁山众好汉。这种影响看似无形,实则深远。宋江用人有偏好,与他经历相似的关胜、秦明、呼延灼掌握经济大权,卢俊义等思想一致者成中流砥柱。相反,与晁盖一样视朝廷为敌的花荣、索超等人被边缘化。

宋江这个“朝廷内奸”在梁山上明里暗里宣扬正统思想,为朝廷招安扫除障碍。有人坚持反对招安,如李逵。面对跟随自己的兄弟,宋江未表现出仁义,多次欲除李逵。李逵这个“小迷弟”最终也死于宋江亲手倒的毒酒。在宋江心底,谁也不能阻挡他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理想抱负。

宋江是作者着墨颇多的人物,也是许多读者初喜的角色。但随着情节发展,越来越多读者开始质疑宋江,分析他性格的多面性。原本正面的形象,随着挖掘,也开始变化。尤其是水浒众好汉死的死、散的散之后,更多读者意识到宋江思想局限性。

从朝廷角度,培养宋江这样的小吏无疑是成功的。宋江始终未想过背叛朝廷,他始终是朝廷的铁杆效忠者。被逼上梁山当“内奸”,就是为了不忘使命,他在慢慢渗透。从梁山众好汉推宋江为大哥后,一切已经注定他把梁山带上不归路。

在梁山,他不仅没有带领众好汉彻底反抗朝廷,反而在内部传播着忠于朝廷的价值观,试图从内部削弱梁山对朝廷的威胁。他的这种“愚忠”行为,无疑就是朝廷安插在梁山中的“内奸”。当梁山好汉们推举宋江为领袖时,他们可能只是看中了他的领导能力和江湖声望,却没有意识到宋江内心深处的忠君思想。

从宋江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开始,就把晁盖架空了。为了能上位当头头,他带兵攻打祝家庄就是开始把梁山兄弟“送人头”。他不会带领梁山走向彻底的反抗,而是寻找机会与朝廷和解,实现招安。这一点,从他后来积极推动招安政策,以及对反对招安的李逵、武松等人的无情打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想多次拿李逵开刀,无非就是装腔作势想做出个“杀鸡儆猴”的样子来,唬那些反对他的人!

宋江的这种立场和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梁山好汉的生命,避免了更大规模的血腥冲突,但也使得梁山的反抗精神被削弱,最终导致了梁山的解散和好汉们的悲剧结局。为了早日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他用“假义”换了“真义”,他以虚假的义气换取了兄弟们的真心,带领他们四处征战,成为了朝廷的鹰犬。

不知何故,这些勇士们仿佛被灌下了迷魂汤,对他言听计从。但是,此时所谓的“义”已经彻底变质,变得麻木不仁,甚至对自己的同道中人也毫不留情。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消灭了方腊之后,梁山自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近半数的兄弟。从这个角度来看,朝廷通过宋江这样的人物,实现了对反抗力量的渗透和瓦解,最后玩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招数,但最后宋江还是“悟”不了,相反,能善终的都“悟”了。

声明:本文由『睦帆话古今』编辑创作首发于知乎平台,内容只代表本人观点,知乎仅提供发布平台。文中部分配图源于网络!此次发表在UC为分发,请悉知!

文中内容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8

睦帆话古今

简介:🇨🇳静居陋室观天下,闲坐书斋阅古今。大家好!我是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