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
阿坤《泥巴》抄袭儿歌的闹剧究竟谁在笑最近,阿坤的新歌《泥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是因为旋律有多动人,也不是因为歌词多有深度,而是因为——它被指抄袭儿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63244310bb9573f3d12460b5de2188.png)
这事儿一出,网友们可乐坏了,纷纷加入恶搞大军,什么扔粑粑做披萨,什么和幼儿园小朋友抢饭碗,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堪称网络狂欢。
阿坤的“幼儿园级别”创作有人说,阿坤这首歌的歌词水平已经倒退到了幼儿园,甚至有网友调侃:三岁小朋友都不屑与他为伍。
想想也是,原本他可能是想用一首简单风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豁达,结果却被全网吐槽得体无完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297ecaf974af5c8fa5c12d9bd5ffca.png)
歌迷们说:刀郎的《罗刹海市》是给蒲松龄的《聊斋》谱曲,而阿坤呢?给儿歌谱曲,结果被泥巴砸了一脸。
让人感叹,阿坤是不是在对标刀郎?刀郎用深刻的歌词和悠远的意境赢得了听众的心,而阿坤却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试图用泥巴这种看似轻松的方式回应外界的质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338e6df97e628cab812023672ffc4e.png)
只不过,这条路似乎走得有点儿滑了。
音乐人的自娱自乐问题的核心是:一位在圈里混了几十年的音乐人,为什么会如此掉价,
是不是创作瓶颈导致了黔驴技穷,没办法只能拿儿歌凑数?有人认为,阿坤已经江郎才尽,只能靠这些儿歌级别的创作博取关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0821e6cf60ca009f8892a008c7285d.png)
而更有甚者说:“他这是在和幼儿园小朋友抢歌唱的饭碗!”
或许他并不是江郎才尽,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外界声音的不屑,甚至是对自己音乐生涯的一种自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7d40fe8e933146edec91d6e1bb4ddf.png)
问题在于,这种自嘲的艺术形式,观众并不买账。毕竟,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是实力音乐人继续创作出深刻的作品,而不是拿儿歌来敷衍了事。
从刀郎到阿坤阿坤曾公开表示,刀郎的音乐让中国流行乐倒退了15年。
事实却是刀郎的作品火遍了国内,还传到了国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9c370ba6693b5b6e172f2a6c8ef1b8.png)
反观阿坤的《泥巴》,却只能在全网恶搞中自娱自乐。这让人不禁怀疑:究竟是谁在拖着华语音乐的后腿?阿坤的这番倒退论,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d960922dc2b6a9e2ef9f0ce6dfbb4e.jpg)
刀郎的音乐之所以能赢得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不是因为他迎合了谁的口味,而是因为他找到了音乐与情感的最佳契合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e0cd71fa90a305785d9b534d44a59c.jpg)
阿坤的《泥巴》则恰恰相反,它完全脱离了成年人的情感世界,反倒像是写给小朋友的打油诗。这样的作品,放在今天的音乐市场里,注定难以长久立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e0fab1e3699dab8535440938fee340.jpg)
无论是刀郎还是阿坤,音乐的核心是创作与表达,而不是哗众取宠。
阿坤试图用一首《泥巴》来化解风波,结果却被泥巴砸了个满脸。或许他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创作方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1b8c1e7a44a0edb364c918b99fe4db.jpg)
毕竟音乐是用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而不是让人“一笑而过”的娱乐消遣。
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阿坤的《泥巴》还能算是一首流行歌曲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