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多地春晚的彩排画面逐渐曝光。
其中安徽、辽宁和广东等地方春晚的彩排花絮中,都有跳“科目三”的片段。安徽卫视因为春晚彩排画面中有“科目三”,还登上热搜,成为很多网友讨论的焦点。不过,对于“科目三”登上春晚,大部分网友好像都不太支持,觉得这么土的舞蹈登上春晚舞台,太俗。
科目三真的很俗吗?可能真得很俗,但俗却不一定是个贬义词。相反,“俗”非但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反而应该是个褒义词。因为“俗”代表着大家都喜欢,至少也是大多数人喜欢。就科目三来说,这是一段大多数人都很喜欢的舞蹈,因为如果这是一段不受欢迎的舞蹈,就不会火成现在这种程度。
毕竟,各大视频平台的大数据和算法,是不会骗人的。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短视频时代,一段舞蹈火起来,必然有其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俗”,但这个“俗”绝对不是“低俗”,更准确来说,应该理解成“通俗”。这个“通俗”就很容易理解了,意思就是浅显易懂,适合大众欣赏。
另外,社会文明发展至今,雅和俗早已经不再是审美的分界线,大众是否喜欢才是判定标准。比如杨丽萍的舞蹈被大部分人说是高雅,而杨丽萍本人在很多人眼里也是“高雅”的代名词。但“科目三”火了之后,杨丽萍也跳过科目三,而且还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欢呼和掌声。那么,这个“雅”和“俗”又该如何判定呢?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所谓的“俗”并非贬义词,科目三也不是什么不好的节目。而春晚的舞台上,最需要的恰好是“科目三”这样的“俗节目”,而不是那些老百姓看都看不懂的“高雅”的节目。现在大家之所以抵制“科目三”登上春晚,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这段舞蹈太俗太土,而是大家已经看够了,也就是说出现了审美疲劳。
前段时间,大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谁都没少刷到科目三这段舞蹈。对于这段视频,大家已经太熟悉了,即便不会跳,也都清楚的知道这段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是什么。所以,春晚的舞台上出现这样的节目,或者把舞蹈融入其他节目中,会让观众觉得特别反感。因为我如果想看科目三,何必坐在电视机前等春晚呢?
但是,如果这段舞蹈不是通过短视频火起来的,而是春晚舞台上的原创节目,那观众的反应肯定和现在不同,肯定会欢迎。当年的春晚舞台上,诸如“没病走两步”“小锤四十大锤八十”“公鸡下蛋下蛋公鸡”等这些台词不俗吗?也俗,也土,但是观众喜欢。但这些都是原创,而且非常接地气,所以观众喜欢听,也喜欢看。
现在,网友抵制科目三登上春晚,不是因为这段舞蹈太俗太土,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不满春晚只会“融梗”的态度。本来应该是造梗的春晚舞台,现在只剩下了“拿来主义”,把全年最火的几个梗融在一起就是一个节目,这才是大家吐槽的原因。雅和俗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春晚舞台,要对观众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