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王维都点赞!5个一听就“很有文化”的夏日唐诗名,你选哪个?

遇见逗逗 2025-02-20 00:41:31

作者:逗逗

分享5个来自唐诗中的名字,这5首唐诗描写的也正是夏日里的景象。

这5个名字分别是竹清、时川、闻荷、扶山、念安。

我取名的唯一要求是——笔画必须少点,如果能越少越好。

下面分别解释每一个名字的来源,背后蕴含的期望。

1、取名:竹清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作者】施肩吾【朝代】唐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名字解析:

「竹清」:出自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中“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的意境。

「竹」:诗中“竹树新”暗喻雨涤后的翠竹挺拔舒展,枝叶凝露,象征生命力在逆境(风雨)中愈发坚韧饱满。父母借竹的生物特性——中空有节、四季常青,期许孩子拥有谦逊守节、适应力强的品格。

「清」:“清凉”不仅指雨后空气的洁净,更隐喻心灵的澄澈无染。雨水冲刷尘垢后的竹林,映射出父母希望孩子能如竹般保有本真,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通透与宁静。

未来期许是希望孩子动态成长,以竹经风雨反增翠色,喻示面对挫折时需如竹般柔韧蓄势(竹可随风弯折不断),培养抗压能力。

终身净化:“洗诸尘”非一时之功,名字隐含持续自省的期待——如竹叶借雨自洁,提醒孩子在人生各阶段保持自我更新的意识。

2、取名:时川

状江南·仲夏

【作者】樊珣【朝代】唐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名字解析:

「时川」:出自“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仲夏时节的雨水丰沛如河,滋养万物。此意象将“时”与“川”动态联结——雨水因时而至,川流因势而成,暗喻孩子能如自然之力般知时守序、润泽四方,既有济世之才,亦有谦和之德。

「时」:既指自然节律(四时流转),又喻人生机遇(审时度势)。《说文解字》释为“四时也”,暗含“顺天应时、与时俱进”的智慧,寄托了对孩子把握生命节奏、敏于时机的期待。

「川」:本义为江河,象征奔涌不息的力量与容纳百川的气度。《论语》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赋予其哲思:既有勇往直前的进取,亦有顺势而为的豁达。

3、取名:闻荷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名字解析:

『闻荷』: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此句以空灵笔触勾勒出夏日水亭的禅意画卷——青松翠竹倒映山涧,荷香随水波暗涌而至,视觉的清雅与嗅觉的幽香在此交融,展现了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闻』:超越字面"嗅闻"之意,暗含"感知天地"的灵性。既可指代敏锐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如诗中荷香),也可引申为"博闻广识"的求知精神,更有"举世闻名"的进取期许。

『荷』:取"芰荷"意象,既指夏日红蕖,更承载千年文化符号。周敦颐《爱莲说》赋予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佛教中莲花象征"清净自性",道家视其为"自然本真"的化身。

4、取名:扶山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名字解析:

『扶山』:出自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此句捕捉了盛唐文人特有的疏狂意趣:林间稚子醉中起舞需扶山石,峰峦群鸟和鸣似助歌筵。诗人将童稚的天真、山野的灵性与微醺的逍遥交织,构建出"天人共醉"的浪漫图景,暗含庄子"与物为春"的哲学况味。

『扶』:既状稚子醉态中扶石而舞的生动情态,更暗藏三重深意:

物理之扶(《说文》"佐助也"),喻示守护者的坚实臂膀

精神之扶(屈原"扶长剑兮玉珥"),象征匡扶正道的担当

自然之扶(《淮南子》"扶桑出日"),暗合万物相生的天道

『山』:超越地理概念的文化符号:

儒家视野中"仁者乐山"的德行象征(《论语》)

道家体系中"坐忘峰峦"的修行道场(《云笈七签》)

禅宗语境里"青山不碍白云飞"的自在境界(《五灯会元》)

5、取名:念安

夏至避暑北池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念安』:出自“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的创作背景,实为唐代士大夫的“民本宣言”:

「高居」与「田里」的对比:身居官位却心系烈日下劳作的百姓,打破阶层壁垒的共情;

「苦热」与「安可当」的诘问: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暗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士人精神。

“念安”二字提取自这种跨越身份的责任感——父母以诗为媒,期许孩子:

既要有“念”的敏感(感知他人苦难),更要有“安”的担当(以行动创造安宁),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念」:《说文解字》释为“常思也”,既指对过往的追怀(如“念念不忘”),亦含对未来的思虑(如“理念”)。此字暗藏双重张力:

①情感之重:血脉牵绊的温厚(念亲恩、念故土);

②思想之深:明辨是非的理性(念苍生、念大道)。

「安」:甲骨文象形为“女子居于室中”,本义为安定,后延伸出三重境界:

①物理安稳(居有定所);

②心灵安宁(不惧无常);

③天下安乐(“修己以安人”)。与“念”组合,形成从个体到天下的精神进阶。

-END-

作者:逗逗,电影爱好者,人间温柔观察者。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

0 阅读:0

遇见逗逗

简介:一个认真生活的逗逼girl,左手反思职场,右手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