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了那么多年的《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剧集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识或者梗,这些特点也曾经带给过观众们欢笑。
外剧一开始的主题,除了讲述几个外来媳妇如何融入康家以外的还主要展现了当时很多外地人来到广州的打拼以及点点滴滴。
然后,在剧里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大嫂香兰了。
于是,可以看到隔三差五就有一些外地人来康家敲门拜访,一问是谁?他们都表示是香兰的亲戚。
这也让“整个北方的人都是香兰的亲戚”成了外剧里一个很著名的梗。
比如只身南下闯荡,最后终于在广州发家致富的“阿中”张玉芳,还一度喜欢上了三少阿耀。
当年老家太穷,村子里小学都没有,孩子没办法上学逼迫南下的大毛,假装天庥的父亲去学校体验了一把家长的感觉,最后村子终于办了个希望小学,大毛的孩子也能有书读了。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老实人达老贡,因为听信了所谓的“南下秘笈”跟康家人闹出连场笑料,后来又在危险时刻救下阿宗。
其他还有一些亲戚后来成了剧里的常驻,比如牛哥,可以说是康家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汝好茶餐厅,后来还解决了四少阿祖的工作问题。
不过,后来在剧集越拍越长以后,就再也没有香兰的亲戚出现了。
康家第三代的年龄bug外剧长达4000多集,时间跨度超过20年,因此难免会有一些前后对不上的地方,不过这些后面通常都会想办法自圆其说。
但有一个bug却延续至今,剧组也是将错就错了。
那就是康家第三代的枝子跟保罗的年龄问题。
第一任三嫂幸子,由于演员刘涛的发展,所以在剧里第148集后设定是去国外工作了,之后过了一年多才在第340多集再次登场,回来跟三少阿耀离婚。
由于两人的分开是环境所迫,彼此之间依然相爱,所以阿耀跟幸子在分开的那天还在互动,枝子也是那个时候有了的。
然后,在幸子回来之前,四少阿祖的老婆戴安娜就已经怀孕了几个月了,也就是保罗在枝子还没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显然这就是一个bug,而且属于那种没办法模棱两可解释的实在硬伤。
在原来饰演阿宗的演员郭昶去世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剧组找另一个演员继续出演阿宗这名角色。
这位演员叫周晓滨,一般大家都叫他新阿宗。
众所周知,康家的大部分演员在现实里的关系都非常不错,但这一团和气之中却并不包括周晓滨。
再说她跟郭昶之间的那种互动产生的良好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跟另外一个演员对戏很难达到那个程度。
这样一来就会让新来的演员非常吃力,压力很大,而且最后出来的效果还不会有多好。
这么一来,周晓滨的压力就非常的大。
另一方面,在他退出外剧以后,包括康伯康婶的演员在节目里也说到,周晓滨由于缺乏在广州本地的生活经验,很难抓住阿宗的市侩跟市井幽默,但坏脾气方面却是演出来了。
换句话说就是优点没抓住或抓得不到位,只抓住了缺点。
导演更加是直接表示,观众想要你的戏好看,出彩,这一点周晓滨就没办法做到。
严格来说,新阿宗的失败,锅并不全在周晓滨,另外一点是新阿宗的剧本问题,剧组给他的戏全是“干啥啥不行,坑人第一名”的剧情,人设跟以前的阿宗完全不一样,这点连街坊们也都看得出来。
只能说,虎艳芬的想法的确没错,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想着找新演员来饰演阿宗。
在外剧里,很多角色的名字,都是特地往粤语谐音去取的,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贴近谐音,还会把一些之前出过场但还没确定常驻的角色改名。
比如阿祖的损友口水威,他最初的名字是赖明威,后来为了跟外号相符,就改成了“侯瑞威”,在粤语里的读音跟口水威完全一样。
比起口水威,唐小姐的名字就稳定多了,自从公布以后就没有任何变动,尽管她全名在剧里出现的次数不多。
其他很多角色,特别是那些就出场几次的龙套,名字就更加谐了,包括但不限于:
马贵凡=麻鬼烦,很麻烦的意思。
石少娥=食烧鹅,吃烧鹅吧!
武德鼎=无得顶,一级棒。
等等,太多太多了。
新阿宗这个角色 剧情太坑啦 如果好点的剧情时间久了观众就会慢慢适应 要么就不要换 换了就给点好剧情 好像保罗和天佑一样换了几个人 剧情好点观众还不是一样适应
烂剧之王!
最适合接替郭昶的是蒙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