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一家医院设有“不爱上学门诊”?医生:去年新增的科室名称,背后是学生心理问题

小张闲唠嗑 2025-01-09 17:35:23

最近,秦皇岛一家医院开设的“不爱上学门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独特的门诊名称瞬间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不爱上学”似乎只是孩子们偶尔闹闹情绪,怎么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门诊呢?是孩子们的“小任性”被过度放大,还是背后另有隐情?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这个引发诸多讨论的“不爱上学门诊”。

这家设立“不爱上学门诊”的医院是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港口医院。经过深入了解得知,这看似新奇的“不爱上学门诊”,实际上是依托医院已开设十余年的“睡眠 - 心理科”,从去年起新增了这个名称。也就是说,并非是全新设立的科室,而是在原有基础上,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厌学问题,进行了更精准的聚焦。

“不爱上学门诊”的岳医生介绍,此门诊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前来诊断的病人涵盖了从小学生至研究生的广泛群体。不过,其中初中、高中的学生占据了多数,当然也有小学生、大学生前来诊疗。这反映出“厌学”问题可不分年龄大小,从孩子刚踏入校园不久,到面临高等教育压力的大学生,都可能遭遇。

有这样一个小学生的例子,明明(化名)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可自从这学期开始,他每天早上都变得磨磨蹭蹭,找各种借口不想去学校,不是说肚子疼,就是忘带作业。家长一开始以为他是偷懒,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走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成绩明显下滑。经过在“不爱上学门诊”的咨询,才知道是因为换了新老师,教学风格的变化让明明一下子难以适应,又不敢跟家长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在高中生群体中,这样的情况更为突出。比如晓妍(化名),正在上高二,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随着学业难度加大,每次考试排名的波动都让她压力巨大。最近几次模拟考,她的成绩不太理想,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期望,像两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慢慢地,她开始失眠,早上一睁眼想到要去学校就满心焦虑,甚至出现了逃学的念头。

实际上,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不爱上学”,背后反映的是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躯体化症状。就像岳医生所说,就诊后医生要给孩子做心理量表、问诊,对其出现的情况进行识别。因为一些学生的状态、体能、注意力可能达不到学校活动的要求。许多孩子“不爱上学”,是由于抑郁、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在作祟。长期处于这些负面情绪中,身体也会发出“警报”,出现诸如头疼、头晕、恶心、呕吐、体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又进一步影响学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分析,引发青少年抑郁、失眠、焦虑的原因既有个体差异,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如今,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学校频繁的考试、排名,以及社会上各种成功学的渲染,都让孩子们的心理负担愈发沉重。

孩子们“不爱上学”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在家庭层面,家长的过高期望常常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许多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为孩子规划好了每一步的人生道路,从重点学校到热门专业,期望孩子一路顺遂、功成名就。他们过度关注成绩,每次考试后,不问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只看分数排名,一旦成绩不理想,便是指责与批评。这种长期的高压氛围,让孩子内心充满焦虑与恐惧,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像是有的家长,孩子明明在绘画方面极具天赋且热爱画画,可为了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强行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打压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自然就开始抵触上学。

学校方面,学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频繁的考试、残酷的排名,让学生们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为了在排名中争得一席之地,孩子们每天早早起床背书,深夜还在刷题,睡眠严重不足。而且,部分老师过于注重成绩,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课堂上的批评、同学间的比较,让这些孩子自信心受挫。有的班级甚至按照成绩排座位,这无疑给成绩靠后的学生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使得他们越发厌学。

社会环境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别人家孩子”的成功故事,似乎只有考上名校、拥有高薪工作才是人生的标配。青少年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不自觉地就会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一旦发现差距,便陷入自我怀疑。同时,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当他们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学习时,产生的落差感会加剧厌学情绪。

了解了孩子们“厌学”背后的复杂成因,咱们再来看看“不爱上学门诊”是如何对症下药的。据“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公众号介绍,该门诊主要采用“睡眠管控 + 心理疗法 + 中医运动疗法”来治疗青少年抑郁、失眠、焦虑等问题。

睡眠管控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知道,现在很多孩子都养成了熬夜的坏习惯,晚上抱着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作息极度不规律。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让孩子第二天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影响情绪调节,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门诊会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的睡眠计划,比如规定固定的上床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等。通过调整睡眠,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提升精神状态,为应对学习压力打下基础。

心理疗法涵盖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专业的心理医生会一对一地与孩子深入交流,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烦恼、恐惧与焦虑。就像前面提到的晓妍,心理医生通过多次沟通,引导她将内心对成绩、对未来的担忧一股脑儿倾诉出来,然后帮助她客观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让她明白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代表什么,引导她重新建立对学习的信心。而且,医生还会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积极的自我暗示等,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及时自我排解。

中医运动疗法则借助传统中医理念,推崇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舒缓运动。这些运动看似缓慢轻柔,实则蕴含深意。它们能帮助孩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让紧绷的身体得到放松。身体放松了,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对于一些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又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来说,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回归学习。

曾经有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原本成绩优异,可突然就变得不爱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父母的关心不理不睬,一提上学就情绪激动。家长带他来到“不爱上学门诊”后,医生先是通过心理量表和详细问诊,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孤立,几次考试失利后,心理落差太大,陷入了抑郁焦虑情绪。随后,医生为他制定了专属治疗方案:每周两次心理疏导,帮助他正确看待同学关系与学习成绩;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调节身体状态;家长也积极配合,改善家庭氛围,不再只盯着成绩,而是多给予肯定与鼓励。两个月后,孩子逐渐开朗起来,主动要求回学校,学习状态也慢慢恢复如初。

不可否认,“不爱上学门诊”的开设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它为那些因心理问题而不爱上学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专门的诊疗平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体现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就像前面提到的诸多案例,孩子们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逐渐摆脱了厌学的阴霾,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这充分彰显了专业医疗干预在解决青少年厌学问题上的显著成效,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部分人认为,将“不爱上学”这一现象单独列为一个门诊科目,容易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一种“学习困难就是病”的误解,导致他们过度依赖医疗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和家庭环境在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而且,把学习困难完全归结为心理问题,也可能忽略学习障碍、神经发育不完善等其他可能的生理原因。实际上,学习困难的成因极为复杂,除了心理压力,还涉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家庭环境不和谐、学校教育方式不适应等诸多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乎着他们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未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携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家长们要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成绩。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设几节心理课,更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与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层面,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设立更多像“不爱上学门诊”这样的专业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此外,利用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对心理问题的误解与偏见,让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筑牢坚实防线,让孩子们摆脱“厌学”阴霾,拥有阳光、快乐的青春!

秦皇岛这家医院的“不爱上学门诊”,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它的出现,无疑是一次勇敢的探索与尝试,为解决青少年厌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虽然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它让更多人开始正视孩子们“不爱上学”背后的心理困境。

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这样专业的力量投身其中,家庭、学校、社会也都能各司其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一朵青春之花都能在阳光下绽放,让孩子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