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西游记》剧组中曾有一句打趣的话传开:“导演寻觅美人所花的时间,比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时间还要久。”
为了这部经典剧作,杨洁导演几乎走遍了中国各地,从剧团寻到歌舞团,从杂志照片里找,到街头偶然发现,只为寻觅那些“宛如画中人”的女子。然而,待电视剧开播,观众的注意力全然聚焦于六小龄童所演绎的猴子,为之鼓掌喝彩,对画面中众多倾国倾城的佳人却熟视无睹。
这样的反差让杨洁又好气又好笑,她说道:“我绞尽脑汁找来的美女,到头来都成了给孙悟空做衬托的了。”对美的苛刻追求当年拍摄《西游记》期间,导演杨洁对美的要求极为严苛。
于杨洁而言,《西游记》里的女性角色并非仅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点缀之物,而是古典美学的具体呈现。仙女应超凡脱俗,妖怪要充满魅惑,凡人需端庄大方,妖精得灵动活泼。由于这份“严苛”,她差不多把演艺圈里一半的人都得罪了。
那时不少演员都不想演妖精或者配角,害怕对自身形象产生影响,然而杨洁态度坚定:“要是角色不够出彩,《西游记》就没了神韵。”为了找到合适的“嫦娥”扮演者,她花费数月苦苦寻觅。这时,有人向她推荐了舞蹈演员邱佩宁。杨洁见到邱佩宁的那一刻,便认定她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广寒宫仙子”。邱佩宁不笑的时候,宛如冰霜般清冷;翩翩起舞时,又好似云烟般缥缈。
邱佩宁从幼年时期就开始练习舞蹈,一举一动都散发着超凡脱俗的气质,然而最初却由于性格腼腆而不敢承接演艺工作。杨洁专程登门相劝:“要是你不愿意出演,这嫦娥一角就只能徒有其表了。”
最后,在月宫宴会上表演的一段惊鸿舞,让观众明白了天蓬元帅为何如此痴迷疯狂,同时也证明了杨洁独具慧眼。“骗”来的演员与意外的经典在挑选演员的过程里,杨洁的“手段”花样繁多。
在拍摄“玉兔精”这一角色时,李玲玉当时身为歌舞团的歌手,没有任何表演方面的经验。 杨洁指使副导演李成儒,以“试唱主题曲”为借口,把她“哄”进了剧组。
镜头前,李玲玉紧张得慌了手脚,杨洁则有耐心地逐帧指导她:“笑的时候要带点机灵劲儿,转身时裙摆要舞出韵味。”
谁都没料到,这位被“连哄带劝”弄来的女孩,凭借一首《天竺少女》和灵动的眼眸,成了好几代人心中的“妖精范例”。
更具戏剧性的是挑选扮演“白骨精”的演员。杨春霞原本是京剧界的知名演员,听闻要出演反派角色,立刻予以回绝。
杨洁心急如焚,连夜登门拜访,说道:“这个角色只有你能演!你要是演白骨精,观众肯定会对这个角色恨得不行,可又忍不住一直盯着看。”
为了让对方信服,她还口头保证之后让杨春霞出演“女儿国国王”这一角色。然而在拍完白骨精这一角色后,杨洁却违背了承诺,她表示“要是让观众察觉出是同一个人演的,那女儿国里所展现出的深情就会沦为笑谈。”
许多年之后再谈起这件事,杨洁依旧心怀愧疚,然而荧幕上那两个大相径庭的形象,恰好彰显了她对角色纯粹性的坚守。美人如剑,需磨砺方见锋芒然而在那个时候,剧组的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
许晴13岁扮演“炼丹童子”之际,身着厚重戏装,于高温的棚子里一待便是一整天。
她曾累到蹲在地上哭泣,然而杨洁却狠下心不喊停,说:“演员首要的就是学会吃苦。”
许晴将这份严苛铭记一生,也正是这份严苛促使她从童星成功转变为日后的“不老女神”。金巧巧在饰演“孔雀公主”期间,针对一段林中独舞重复操练了一百多次。
她的纱裙被树枝划破了,却依旧光着脚踩在碎石子上接着跳舞。直到导演喊了声“过”,她才察觉到脚底已经渗出了血。杨洁望着监视器中的画面,不禁感叹道:“美绝非凭空而降,而是一刀一刀雕琢出来的。”
在没有滤镜和替身的往昔岁月里,演员的恪尽职守与导演的锲而不舍,一同铸就了荧幕上无可挑剔的精彩。
被忽略的“美人”,被低估的深情往昔观众只专注看猴,多年之后再次观看《西游记》,弹幕里却满是“悔恨”之词:“小时候眼睛只盯着孙悟空翻跟头,压根没留意满屏幕都是女神!”
特别是“女儿国”这一集,朱琳所扮演的国王轻唤一声“御弟哥哥”,让无数人幡然醒悟,原来最为打动人心的劫难,并非刀山火海,而是温柔乡中那份克制的爱慕之情。杨洁曾因这场戏愤怒地将剧本摔在地上。
原著里女儿国的情节仅有少量笔墨描述,可她却执意增添“赏国宝”这一充满暧昧意味的桥段,还表示:“唐僧同样是人,要是察觉不出他内心的动摇,那这一劫渡得就不真实。”
朱琳饱含泪水凝望徐少华的画面,整整拍摄了八次。
戏外,徐少华因匆忙入学而离开剧组,朱琳那句没能说出口的“悄悄问圣僧”,成了戏里与戏外共有的遗憾。这出“未竟的爱恋”,反倒让观众铭记了三十余载。
何为经典?当下,古装剧里充斥着众多“伪仙女”形象,观众愈发想念《西游记》中那些眼神妩媚动人的佳人。
有人打趣道:“以往的妖精能让人明白唐僧为何会动摇,如今的妖精却只让人纳闷孙悟空为何不直接将其击毙。”杨洁的选角理念实则很单纯,即“美要真实”。
她不采用“整容脸”演员,对“关系户”予以拒绝,就算角色的戏份仅有几分钟,也一定要寻觅到与角色内在气质高度相符的演员。
拍摄“杏仙献舞”情节时,王苓华凭借一段即兴表演的舞蹈成功入选。 杨洁把这场戏称作“全剧最具文雅气质”,然而在播出之前却被剪得七零八落。
她怒不可遏,径直冲进剪辑室去理论:“你们这是把美玉弄成了碎瓦!”
在最终播出的残缺片段里,王苓华眼带柔情、衣摆飘动的姿态,依旧令观众感慨“此舞只应天上有”。也许遗憾本就是经典不可或缺的要素,就像杨洁在晚年时讲的:“剧集永远拍不完,可只要有一个画面被人铭记,那就够了。”
2017年杨洁离世之际,社交媒体上满屏并非缅怀的长文,而是普通观众的一句打趣之言:“导演莫动气,我们总算懂得欣赏美人啦。”
往昔被“漠视”,于岁月里酝酿成别样的深情。
在流量时代,“美”逐渐变得愈发虚浮,这时人们才领悟到杨洁当年的执着。她并非单纯挑选演员,而是精心雕琢一面镜子,镜中映射出东方美的精髓,纯粹、坚毅,且永不黯淡。
现今再回首《西游记》,那些惊鸿一现的佳人,又何尝不是别样的“齐天大圣”呢?
她们将眉眼化作棍棒,把风情变成魔咒,于观众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即便时光流转、岁月冲刷,那份魅力依旧鲜活似初。